
開發商擬在布碌崙羊頭灣(Sheepshead Bay)華社將此前承諾的一處可負擔住房改為無家可歸者庇護所,並分兩批將以華裔為主的11戶屋主告上法庭。據代表首批被告的兩戶華裔屋主的律師在10月21日(星期二)介紹,開發商在與這兩戶屋主達成協議後已撤訴。針對社區可以如何阻止開發商建設擬議的庇護所的問題,律師說,民眾可以爭取包括市議員等民選官員以及政府的支持。此外,社區也可根據紐約市的土地使用審查程序(ULURP)研究開發商是否違規,並針對違規情況對開發商採取法律行動。
市議會與布碌崙第15社委會在2021年投票通過布碌崙羊頭灣科伊爾街(Coyle St)2134號的選址,計劃興建一處包含可負擔住房、商場、與停車場的混合用途建築。但這個項目近期已被過渡住房合作單位Westhab接手,用途改為無家可歸者庇護所。
擬議庇護所的開發商在今年3月,將住在這一庇護所建址後面的兩戶華人家庭告上布碌崙高等法庭。今年8月,開發商再度向法院提告擬議庇護所附近以華人為主的九戶屋主共19人,要求強制進入這些房屋後院搭建施工護欄,並要求屋主負擔訴訟費用。受訴家庭已增至11戶,而且受訴居民達24人。
代表首批被告的兩位華人屋主的律師薛斌在21日表示,開發商根據《紐約不動產訴訟和程序法》(RPAPL)第8條第881節(Article 8, Section 881)起訴這11戶屋主。這條法律規定,開發商在開發自己的土地並有可能影響鄰居的情況下,需要對附近鄰居的房產進行保護。
薛斌說,開發商在10月8日,對首批被告的兩位屋主撤訴,並與這兩戶屋主達成了協議。這份協議由最開始的兩頁變成了20多頁,以規定開發商補償屋主包括律師費、工程師費等相關費用。開發商的建築方案要經過屋主聘請的工程師審閱,並允許工程師修改,以確保不會影響房子的安全。如果開發商在施工過程中造成屋主任何財產損失,要對屋主賠償。開發商在施工前,需要獲得相應的許可證,並為屋主們購買相關保險,以保證施工安全。
據薛斌介紹,這份協議不代表兩位屋主認同在布碌崙科伊爾街2134號興建庇護所一事,也不代表著開發商可以立即施工,而只是保障兩戶屋主應有的權益。待開發商滿足兩位屋主的工程師的施工要求等前提後,估計要數月才能開始施工。此外,這兩戶屋主所擁有的房產相距較遠。預計開發商需要得到除了這兩戶屋主外的眾多屋主同意後,才可以開始施工。
針對社區可以如何阻止開發商建設擬議的庇護所的問題,薛斌說,民眾可以爭取包括市議員等民選官員以及政府的支持。此外,社區也可根據紐約市的土地使用審查程序,研究開發商是否違規。如果開發商存在此前向政府承諾提供可負擔住房、但卻改為庇護所等未執行承諾的情況,民眾可就此對開發商採取法律行動。
拯救南布碌聯盟的代表朱亨利博士(Dr. Henry Zhu, 音譯)在21日說,該庇護所預計將耗費數年建成。該聯盟將繼續聯合律師等各界力量繼續戰鬥,在庇護所建設的每個步驟中阻止它,以期最終停止這個項目。希望民眾團結一致,繼續反對這個庇護所,並且在11月4日的市長大選中投票維護自己的權益。
據悉,第二批被告的九戶屋主將於10月22日星期三上午9時30分,在布碌崙亞當斯街(Adams St)360號的布碌崙高等法庭出庭。
本報記者張之銘紐約報道

當地社區民眾21日高舉標語反對布碌崙科伊爾街2134號擬議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