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將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打破多年來「五年規劃」由「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慣例,引發外界關注。
「五年規劃」是針對未來五年之內,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進行計劃的整體策略。自1950年代以來,中國每十年舉行兩次戰略制定會議,以圍繞具體的社會和經濟目標團結全國的力量。此次研究制定的「十五五」規劃,將繪製出從2026年至2030年國民經濟發展的藍圖和行動指南。外界關注在當前全球經濟艱難復蘇以及貿易戰政策的不確定性情況下,「十五五規劃」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核心技術的新目標如何設定等等問題。
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將公布最新經濟數據,路透社和法新社調查的經濟師均預測, GDP同比增幅將從今年第二季的5.2%降至第三季的4.8%,彭博社調查的預估中值更低至4.7%。
第三季GDP同比增長可能降至4.7%,低於第二季的5.2%,與出口強勁增長形成脫節現象。彭博社分析認為,四中全會或會推動消費刺激政策,以應對投資疲軟與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彭博社調查預估,9月零售總額與工業增加值增速亦恐跌至年內低點,分別為3%與5%,房地產與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預計持續惡化。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報告指出,面對關稅風險與傳統行業投資回報下降,決策者對刺激消費的共識正在強化。
報道指,目前中國居民消費佔GDP比例約40%,低於全球平均的56%。雖然官方在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已表現出對消費的日益重視,並增加教育與就業領域支出,但現行措施力度較小。分析認為,設定消費目標將更能體現政策決心。
此外,外媒關注新規劃是否會涉及中國電動汽車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碳排放,以及中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等問題。經濟學人智庫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分析認為,「十五五規劃在科技方面會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和基礎科學研究,到2030年,關鍵領域對於人工智能的採用率要求可能會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