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稱患絕症或喪失行為能力 16人提早取走MPF被捕 揭中介收佣達三成

警方揭發有強積金供款人透過所謂的中介,以虛假文件聲稱自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提早提取強積金,涉及共16宗案件,強積金供款總額共約400萬元。當中所謂的中介更會向供款人收取多達30%的佣金。觀塘警區重案組經調查後,於本周一至三(13日至15日)以涉嫌「欺詐罪」拘捕16名男女。

積金局其後發新聞稿,提到今次是首次發現涉嫌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以「罹患末期疾病」為由非法提早提取強積金。積金局稱高度關注事件,會全力配合警方執法,並提醒強積金計劃成員切勿以身試法。

警方檢獲大批證物。楊偉亨攝
警方檢獲大批證物。楊偉亨攝

 

 

 

 

檢獲的證物包括一批強積金供款文件,以及相關的銀行紀錄。
檢獲的證物包括一批強積金供款文件,以及相關的銀行紀錄。

 

 

案中被捕人士包括10男6女(年齡介乎31至56歲),他們分別報稱任職廚師、售貨員、保安員、侍應及地盤工人等。每宗案件涉及的款項由5萬元至65萬元不等,當中有人因為欠債或需要金錢周轉而犯案。警方在行動中搜查被捕人的住所,檢獲一批強積金供款的文件,以及相關的銀行紀錄。今次是警方首次發現有人以「罹患末期疾病」,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所有被捕人已獲准保釋。

觀塘警區刑事總督察鄧子軒表示,警方早前接獲一間強積金受托人公司的轉介,指有強積金供款人涉嫌提交虛假的醫生證明,聲稱自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以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案件交由觀塘警區重案組跟進。

 

警方講述拘捕行動。
警方講述拘捕行動。

 

 

 

 

 

 

調查顯示,有犯罪集團主腦假冒中介,透過社交媒體上的廣告,聲稱可以安排被捕人提早取回他們的強積金供款。案中所謂的中介會協助被捕人向強積金受托人公司,提交虛假的醫生證明,聲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被捕人只需將他們的個人資料,並在申請表格上以電子方式簽名,再以社交平台交予這些所謂的中介,過程中被捕人卻從未與中介見面。而涉案的虛假醫生證明,全部是偽造不同醫生的醫生紙。

當被捕人成功提取強積金供款後,這些所謂的中介會向被捕人收取5%至30%的佣金。警方強調會繼續進行調查,而調查的方向包括所謂的中介。

 

 

 

觀塘警區刑事總督察鄧子軒(中)、重案組第一隊督察梁曼宜(右)及積金局高級經理(執法)曾麗珊。
觀塘警區刑事總督察鄧子軒(中)、重案組第一隊督察梁曼宜(右)及積金局高級經理(執法)曾麗珊。

 

 

積金局高度關注有不法之徒涉嫌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以「罹患末期疾病」或「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為由非法提早提取強積金,積金局會全力配合警方的執法行動,並提醒強積金計劃成員切勿以身試法。而今次是首次發現涉嫌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以「罹患末期疾病」為由非法提早提取強積金。

積金局發言人今日(10月16日)表示,積金局與警方及強積金受託人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必定會跟進任何可疑個案。根據《刑事罪行條例》,任何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的行為均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14年。

積金局不時提醒強積金受託人在處理提取強積金的申索時必須做好把關工作,查核證明文件的真偽,一旦發現懷疑個案,必須向警方舉報及通報積金局,協助打擊及防範涉及強積金的違法行為。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