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后區第30選區市議員候選人黃友興(Phil Wong)13日舉辦「支持小商家和業主」座談會,邀集多位社區小房東與小業主面對面交流。不少與會者直言,「租霸」現象令他們頭疼不已,既勞神又傷財。
紐約市居民聯盟主席臧東慧指出,疫情期間小房東承受的苦難深重。雖然疫情後緊急租金援助計畫(ERAP)結束、法庭恢復開庭,但實際情況仍未根本改善,「趕走租霸在紐約仍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臧東慧作為黃友興的支持者表示,若黃友興當選市議員,將可在預算協商與立法過程中替小房東發聲,例如要求警方在接到房東報案時依法出具警察報告,為後續法律程序提供依據。來自艾姆赫斯特(Elmhurst)的劉先生表示,租霸問題已導致整體市場惡化。「許多房東因租霸事件不敢再出租,導致市場房源減少,反而推高了整體房租。」來自馬斯佩斯(Maspeth)的陳洪耀則分享,自2020年至今已遇過兩起租霸個案,繁瑣的法律程序讓案件一拖再拖。「案子要開好多次庭,一年都搞不定,這又不是什麼複雜的刑事案件。」他補充說,僅他所居住的街道上約二十多戶中,就有四、五戶曾遇到類似情況。
他建議政府應審查申請免費律師的房客收入背景,確保公共資源合理使用。「目前紐約的法律更偏向保護房客,只要申請法律援助就能輕易獲得免費律師,即使有收入也一樣。如果能嚴格審查,那些想逃避房租的租客就會有所忌憚。」他同時呼籲增加法庭翻譯與法警人手,提高司法效率,「不要讓一個案子拖那麼久。」
黃友興在座談會上也分享了自己作為小房東遭遇「租霸」的經歷,並強調小商家與小房東是社區經濟的重要支柱,政府應聆聽他們的聲音。「若能當選,我會在預算審核過程中,把小房東的故事帶進市府會議,讓決策者了解他們面臨的困境,並在立法層面爭取更合理的制度與資源。」
但同時,也有房客指出,紐約仍存在房東侵害房客權益的情況。房東與房客之間的矛盾糾葛,非一日形成,如何在保障雙方權益之間取得平衡,仍待更多思考。
本報記者王冰岩紐約報道

黃友興與小房東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