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選舉將至,參選「七十大限」逐漸應驗,繼身兼行會成員的資深議員張宇人、陳健波不競逐連任,73歲的商界代表林健鋒昨日亦宣布退下火線。本報昨報道,7旬議員將「一個不留」,甚至68歲的「班長」、同是行會成員的廖長江亦可能棄選,倘若成真,目前8名行政立法雙料議員中,超過一半人將離開立法會,對行會運作有何影響?年齡設限又會否延伸至行會成員?
相關新聞:
立法會選舉|立會大換血 七旬議員料全退下火線 一議會領袖亦傳棄選
立法會選舉2025︱73歲林健鋒棄選 已連續五屆任議員 將專注商界事務





身兼行會成員 也無任何特權
自從74歲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打響退休第一槍,政圈已傳出7旬議員須退任。有資深建制提醒,上月澳門立選過後,港澳辦新聞稿提到「許多立場堅、能力強、形象好的優秀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在這次選舉脫穎而出」,反映中央銳意議會年輕化、專業化。因此其實將「澳門」二字換成「香港」,也完全沒有違和感。
政圈對「七十大限」本來半信半疑,個別老將仍力爭留任,盼彈性處理,但隨着張宇人、林健鋒先後棄選,證明行會身份也非「免死金牌」。老將在網上宣布棄選時,不約而同提到要交棒年輕人。
有建制中人指,若個別7旬議員獲酌情處理,只會引起板塊之間爭拗,順得哥情失嫂意,因此沒有特權,也反映改革決心之堅定。有政圈中人則感歎地說,這批老將「有功勞有苦勞」,在議會打過硬仗,看問題亦較通透,若繼續坐鎮是好事,但相信年輕化已成主調,換上新人對議會運作亦無大影響。
目前立法會有8名議員身兼行會成員,其中4人年過七十,加上廖長江或棄選,換言之一下子有5人將離開立法會。根據《基本法》,行會成員由特首委任,任期「不超過委任他的行政長官的任期」,因此即使議員從立法會卸任,仍可繼續擔任行會成員。
不過,行會同時肩負為政府政策解畫、游說議員支持的功能,若一下子有5名雙料議員離開立法會,行會只剩劉業強、陳克勤、吳秋北3名立會議員,「箍票」功能勢淡化。雖然「愛國者治港」下,政府法案通過難度不大,但早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草案在立法會遭大比數否決,行會成員就是政府最後支持者。
有建制中人認為,新一屆議會組成後,行會也可能有若干調整「出出入入」,雖說各成員以個人身份獲委任,但實際上依靠他們的政黨身份為政府解釋政策和游說,例如自由黨張宇人離開議會後,「無議員代表在行會,拉票可能有困難」。當然,拉票「主體責任」在政策局長身上,需「箍票」的議案也大減,雙料議員主要於政策醞釀期間表達意見。
有行會成員指,行會是協助特首作重要決策、向社會解釋,有一定資歷才能勝任,與立會議員性質不同,不應以年齡劃線,反而越有經驗越有利;加上政府任期只餘1年8個月,相信行會組成不會有大改動。另一成員湯家驊認為,行會大多包括議會板塊領袖,有「箍票」作用,但往後是否重組,只有特首有權決定。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昨向本報指,倘7旬議員一律不參選,可能形成憲政慣例,甚至不排除年齡要求日後會延伸至特首、行會成員等。不過有政界中人指,擔任問責官員要求比議員高,若增設年齡要求,可選擇的人才便相對減少,「叻人」或對加入熱廚房卻步,應秉持能者居之原則,表現佳的官員亦可延續仕途。
立選提名期本月24日展開,除了老將讓位,多名新丁亦不參選,據聞公布棄選者將陸續有來,人數比預期的三分一更多,議會大洗牌,對本港政治生態亦帶來衝擊。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