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同鄉會成立暨中秋聯歡圓滿舉行

明月高懸,鄉情綿長。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波士頓地區的江蘇籍鄉親們在牛頓市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波士頓江蘇同鄉會正式成立,並在濃濃節日氛圍中暢敘鄉情。有近五十位鄉親出席,大家逐一做自我介紹時,彼此發現竟有不少同窗、同鄉緣分,場面溫馨感人。

新成立的同鄉會還收到麻州州長希利(Maura Healey)及副州德里斯科爾(Kim Driscoll)發來的賀信,向江蘇鄉親致以誠摯祝賀。賀信的到來,不僅體現麻州政要對亞裔社群發展的重視,也為同鄉會注入更多信心與榮耀。

佳節團圓:家的味道飄香波士頓

「每逢佳節倍思親。」對身在海外的江蘇遊子來說,中秋不只是傳統節日,更是一種心靈的牽絆。當天晚會在喜慶祥和的氛圍中揭幕,現場張燈結綵、笑語盈盈,濃濃的鄉情彷彿驅散異鄉的秋涼。

長桌上擺滿別具江南風味的家鄉菜:爽口的涼面、細膩綿軟的四喜生麩、清香可口的煮乾絲、色澤誘人的糖醋松鼠魚、鹹香醇厚的南京鹽水鴨,以及特別從宜興傳來的排骨燒筍乾。那鮮嫩的筍尖與醬香四溢的湯汁,瞬間勾起眾人對兒時家宴的回憶。

「多年沒吃到這麼地道的鹽水鴨,一口下去就想起家裡巷口的小攤子。」一位來自蘇州的鄉友感動地說。美食成為橋樑,把大家帶回熟悉的江南風光。

樂在其中:鄉音笑語共度良宵

除美味佳餚,現場還安排摜蛋比賽、卡拉OK與乒乓球互動等趣味活動。從紙牌桌上傳來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到舞台上鄉友們放聲高歌的旋律,再到乒乓桌旁你來我往的比拼,場內洋溢著輕鬆與歡樂。

年輕一代則熱烈討論起「蘇超」(蘇州話版超話)與家鄉足球隊話題,笑談間彼此距離迅速拉近。「在這裡能聽到熟悉的鄉音,特別親切。」一名來自南京的留學生說。

麻州教育界的江蘇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晚的嘉賓中,有不少是在麻州政界、教育界及科研領域頗具影響力的江蘇籍鄉親。其中,沈安平博士在麻州中小學教育部服務多年的教育專家,更是成功當選牛頓市學區委員。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也有多位世界級的江蘇籍學者和教授。

沈安平博士早年到波士頓大學留學,在教育管理和公共政策領域深耕多年。他曾先後參與麻州課程改革、學生多元文化教育推廣、以及學區資源公平分配等重要項目,憑藉專業能力和奉獻精神贏得麻州教育界高度肯定。據牛頓教育促進會會長蒼珍女士介紹,沈安平博士致力推動雙語教育及弱勢群體學生資源平等,積極搭建亞裔家庭與校區之間的溝通橋樑,幫助更多新移民學生融入校園社群。

身為教育工作者,沈安平深知家鄉文化與語言對下一代的重要性。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亞裔孩子在保持文化根脈的同時,獲得更優質的教育機會。他的故事不僅展現江蘇人勤勉務實、重視教育的傳統,也體現在美華人積極融入社會、為公共事務發聲的決心。

搭建平台:凝聚鄉情與未來

新成立的波士頓江蘇同鄉會正是希望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會長龔家驪在致辭時表示,成立同鄉會的初衷,是希望讓在美江蘇人找到「第二個家」,無論是學業求職、創業發展,還是生活中的點滴難題,都能在這裡得到幫助與支持。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江蘇的根始終在心裡。希望大家未來多多參與活動,攜手把同鄉會辦得更有活力、更有凝聚力,讓鄉親們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龔家驪說。

同鄉會計劃未來定期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專業交流沙龍及社區服務專案,以促進在美江蘇人之間的合作與互助,同時也為波士頓主流社會展示江蘇文化的魅力。

月圓人圓:家的溫度在心間

晚宴尾聲,波士頓的夜空掛起一輪皎潔明月,鄉親們舉杯共賞。「月圓人更圓,情更濃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無論是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還是已在美安家的華人家庭,都在這個特別的夜晚感受到團聚的喜悅與家的溫度。

來自南京、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老鄉齊聚一堂,許多人有名校背景或在專業領域小有成就,堪稱「才俊薈萃」。波士頓江蘇同鄉會的成立,讓波士頓多一抹江南溫情,也為廣大江蘇籍移民搭建起交流互助的平台。無論未來身在何方,江蘇人的鄉音和情感都將成為他們心中不變的牽繫。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左二起)沈安平、蒼珍、龔家驪等合影。

部分與會者合影。蒼珍提供

會長龔家驪在致辭。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