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哈佛大學雖以錄取率僅3%聞名,但校內最新報告揭露,許多學生入學後經常逃課、不閱讀教材,也鮮少在課堂發言。這份由七名教授組成的「課堂社會契約委員會」報告指出,學生即使到課,多半分心滑手機,不願表達意見。有些人害怕被反駁,但更多人根本沒做功課。報告直指「成績膨脹」讓學生仍能輕鬆拿高分,導致缺乏思辨訓練與學習深度。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保守派長期批評哈佛等名校被自由派主導,壓抑言論自由。報告也坦承,學生普遍不敢表達政治意見。「缺課意味錯失傾聽不同觀點的機會,」報告指出。哈佛醫學預科生歐莫瑟菲諾魯瓦說,錄影課程讓人更容易逃課,「既然不來也能拿高分,大家就懶得來了。」她回憶,課堂上討論南北戰爭的課程曾讓她收穫良多,但校外氛圍政治對立,自由派觀點壟斷,讓中間立場者感到壓力。

哈佛大學校園。美聯社
教育學者指出,全美學校皆面臨缺課與學習動能下降問題。堪薩斯大學教授沃夫溫德爾(Lisa Wolf-Wendel)說,公立大學學生多因打工缺課,「要讓他們願意來上課,必須提供宿舍裡得不到的體驗。」她指出,遠距教學普及後,教授必須更努力吸引學生。
哈佛學生則認為,問題不全在他們身上。面對法律、金融等高薪行業的激烈競爭,他們不得不投入社團與實習以突顯實力。「我們從小就學會兼顧課業與活動,這正是能進哈佛的原因,」大二生舒策爾(Joshua Schultzer)說。
部分教授承認,哈佛的「雙課程制」——允許學生同時修兩門時間重疊課——也助長逃課。賴布森雖主張面授學習最佳,但認為若禁重疊修課,「學生會更焦慮」。他在課綱中提醒學生尊重不同意見,並警告勿外傳課堂發言。
舒策爾表示,哈佛推動開放心態固然可貴,但「真正的問題在於當今社會極端撕裂的政治氛圍,這是整個世界的現實」。
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