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加華美博物館 開啟歷史新視野

北加州華美博物館舉辦《中美關係:過去、現在與未來》及《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宣傳畫與繪畫》展覽剪綵儀式。李敏雄攝

圖為展覽現場。 李敏雄攝

北加州華美博物館(CAMNC)9月28日舉行《中美關係:過去、現在與未來》及《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宣傳畫與繪畫》展覽揭幕儀式,吸引多位政商學界與社區代表出席,包括駐舊金山中領館副總領事楊守征、北加州華美博物館館長譚百樂(Brian Tom)及董事張藍真、全美萃勝工商總會總理劉源凱、美利允(Marysville)沙加緬度萃勝工商會會長鄺錫潮、社會學教授宋春燕(Chunyan Echo Song)、奇科(Chico)市議員Addison Winslow等。

館長譚百樂指出,博物館的核心使命是補足不完整的華裔美國歷史,呈現更全面而真實的故事。他舉例說,傳統敘事常強調華人在淘金熱時期被驅逐出礦區,事實上到1860年已有四分之一礦工為華人,1870年時超過一半。另一被忽略的是政治動機,早期華人除經濟原因外,亦因推動改革或革命而來美,曾在美利允建立了「致公堂」、「保皇會」、「國民黨」等組織,積極參與中國近代政治變革。他強調,新展覽突破以往僅關注華人美國歷史的範疇,納入中美關係,並以事實為基礎。

中領館副總領事楊守征表示,館舍原為百年僑團美利允萃勝工商總會物業,現成為博物館新址,意義深遠。他指出,新中國成立76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現代化進程正穩步推進,將為世界繁榮與和平帶來更多機遇。他回顧二戰中「飛虎隊」與「駝峰航線」等歷史,強調中美關係本質是互利共贏,唯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處,才能共創未來。

劉源凱回顧萃勝工商總會歷史。該會自19世紀末成立以來,在排華浪潮中為移民提供生活協助、維護權益、傳承文化,1916年購下現今大樓,1937年重建後成為社區精神家園。2023年元老團決定將大樓捐贈給博物館。

為捐贈牽線的張藍真深感欣慰,認為這不僅保存了一棟建築,更保存了一段歷史。宋春燕教授今夏率30多名美國學生訪華,參觀多地,留下積極印象。奇科市議員Winslow分享首次訪華體驗,稱中國安全便利,交通發達,人民友好。鄺錫潮稱,看到博物館煥然一新,成為傳承歷史的教育基地,深感欣慰,未來將持續支持博物館發展。▍本報記者黃偉江綜合報道 ▍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