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美國聯邦政府正快速逼近可能的關門時刻,而此時經濟正處於微妙階段:就業放緩加劇衰退憂慮,通膨仍難以完全控制。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上週表示,決策者在「動盪時期」試圖引導經濟時面臨「艱鉅挑戰」。

美國國會大樓。美聯社
分析人士告訴ABC新聞,政府關門通常只會對經濟造成有限衝擊,主要來自被迫休假的公務員暫時失去薪水,從而抑制美國消費支出。但他們也警告,在目前經濟不穩之際,若干擾持續,影響恐更嚴重;同時,政府停止發布重要經濟數據,將使決策者更難掌舵經濟。
「在穩定時期,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高級副總裁兼政策總監高德溫(Marc Goldwin)說,「但現在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國會領袖週一下午在白宮與特朗普總統舉行最後協商,試圖避免政府關門。但隨著僵局持續、距離最後期限僅剩一天,除非出現突破,關門幾乎無可避免。
經濟學家指出,每週的關門將使當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化增長率減少約0.1個百分點。作為參照,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年化平均增長率為1.8%,需數週關門才會造成明顯損害。
美國銀行研究院(BAI)指出,自1977年以來,美國政府已20次未能及時通過預算,平均關門長度為8天。然而,最近一次政府關門發生在2018年特朗普首任期內,長達35天,遠超平均。
許多「非必要」聯邦員工將被迫無薪休假,一些政府承包商也可能暫時失去業務。過去幾次關門中,被迫休假的人數約80萬,但由於政府縮編,這次可能較少。專家警告,若特朗普政府落實威脅、在關門中解僱部分聯邦員工,經濟打擊將更大。過往政府關門後,員工獲補發薪資,經濟可部分復甦,但若遭解僱則不會發生。
國防、執法等必要服務,以及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等強制支出將持續運作。麻州大學經濟學教授愛普斯坦(Gerald Epstein)說:「如果關門時間長,幾乎肯定是負面影響。」
專家補充,除了經濟活動受損,政府關門還會打擊消費者信心。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關門期間,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超過7點。過去三次關門同樣出現信心下降。由於消費佔美國經濟支出的70%,信心疲弱可能帶來放大效應。
不過,若關門時間短,影響或仍有限。事實上,近幾次政府關門期間,股市表現不減反升。標普500指數在2018年關門期間上漲逾10%。
週一,美國勞工部表示若政府關門,本週五備受關注的就業報告將不會發布。這對剛在本月降息的聯儲局而言尤其棘手。鮑威爾表示,夏季就業急劇放緩,使風險重心從通膨轉向勞動市場;但他也強調,通膨走勢的不確定性仍然「相當高」。
高德溫指出,若缺少聯邦數據,央行官員仍可依賴私營部門資訊,但決策難度將升高。「他們正走在鋼索上,還得依靠最精準的數據。當你在鋼索上行走,視野還模糊,那就很危險。」
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