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西班牙研究人員指出,享壽117歲的瑪麗亞布蘭亞斯莫雷拉(Maria Branyas Morera)在人類基因中「中獎」。然而專家也提醒,單靠健康基因與腸道菌群並不足以解釋長壽。
《紐約時報》報道,布蘭亞斯在世時是全球最長壽的人,她在臨終前提出最後的請求:「請研究我。」她對巴塞隆納大學醫學院基因學系主任埃斯特耶(Manel Esteller)如此說道。
布蘭亞斯居住在西班牙奧洛特(Olot),去年夏天以117歲高齡辭世。埃斯特耶與同事們實現了她的心願,他們檢測了她的血液、唾液、尿液與糞便,試圖找出她長壽的原因。

享壽117歲的瑪麗亞布蘭亞斯莫雷拉(Maria Branyas Morera)。維基百科
週三(24日)發表於《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指出,部分原因在於布蘭亞斯注重養生。她遵循地中海飲食,不抽菸、不喝酒,每天步行一小時,直到本世紀初才因身體不便而停止。同時,她在基因上也「抽中籤王」:攜帶一些變異基因,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基因與長壽相關,能預防高膽固醇、失智、心臟病與癌症等常見風險。
埃斯特耶說:「她的細胞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年輕。」
她體內外的微生物群(microbiome)也與低發炎程度相關。她的菌群中富含「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這類益生菌能因優格中的細菌而增長。布蘭亞斯每天吃三杯優格。埃斯特耶補充:「高度發炎與加速老化有關。」
哈佛大學分子遺傳學家德維沃(Immaculata De Vivo)未參與此研究,但認為解釋「在科學上合理」。不過她提醒,單一案例的發現需謹慎解讀,應與大規模且嚴謹的研究比較。她指出,基因與代謝因素或許能增加或降低患病機率,但疾病成因更多是「機率問題」,而非絕對。換句話說,好的基因與菌群本身無法保證長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腫瘤學家暨遺傳學家阿瑪尼奧斯(Mary Armanios)則更為懷疑,她質疑部分基因變異能預測壽命的說法。她說:「長壽基因的研究向來錯綜複雜。」研究人員雖比對過百歲人瑞與年輕人的基因,但無法確定那些年輕人是否能活到百歲。
阿瑪尼奧斯強調,基因與良好菌群只是長壽的一部分。教育、收入等社會因素同樣造成壽命差異,在巴爾的摩市區與郊區居民之間,平均壽命可差達20年。她說:「我相信壞基因會限制壽命,但我不確定好基因能否克服社會經濟的限制。」
無論原因為何,布蘭亞斯展現出異常的韌性。她1907年出生於舊金山,父母來自西班牙,後因父親過世而隨母親返鄉。她結婚並育有一子兩女,兒子52歲時病逝,兩個女兒如今分別92與94歲。
布蘭亞斯的親屬多數死於阿茲海默症、意外、癌症、結核、腎衰竭與心臟病等常見病因,但她始終延續生命。她似乎具備了長壽的所有假設條件:基因變異有助避開慢性病,生活方式亦近乎理想。
埃斯特耶說,她與家人朋友關係緊密,隨著老友離世,她還會結交新朋友。她與家人長年住在同一個小鎮。2001年因行走困難才搬入護理之家,並持續彈鋼琴直到約五年前。
「她過著健康的人生。」埃斯特耶說。
—————-
封面圖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