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又一家內地生物科技公司成為港股18A一員。
《星島》見習記者黃冬艷 廣州報道
9月19日,勁方醫藥(2595)正式掛牌港交所,發行價20.39港元/股,全球發售募資淨額約16.7億元。這也是2022年以來港股18A上市募資規模最大的一家。
儘管剛剛經歷了藥捷安康急速漲跌的「教育」,資本市場對創新藥企業的熱度依然高漲。上市前股份配售階段,勁方醫藥香港公開發售獲得了2662.79倍認購,國際發售獲39.05倍認購。
上市前夕,富途平台顯示,該公司暗盤最高漲幅已達115%以上,最高報價逾44港元/股,市值超145億港元。上市首日則保持了高開高走的態勢,以44港元/股開盤,隨後迅速拉漲超47港元/股,漲幅超135%,總市值破165億港元。
截至當日午間休盤,勁方醫藥報44.06港元/股,漲幅116.09%,總市值152.16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勁方醫藥除了募資規模創下新紀錄,1億美元的基石投資認購總額也屬2022年以來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最高,還是港股IPO階段首個同時擁有自主商業化產品與多個管線對外授權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1億美元基石認購創新高
勁方醫藥此番上市,引來了9家基石投資者,具體包括RTW基金、OrbiMed、TruMed、UBS Asset Management(Singapore)Ltd.、Vivo基金、匯添富基金實體、富國實體、西藏源樂晟、清池實體。其中不乏國內外知名的醫療專項基金,且9家基石投資累計認購額達到1億美元,在勁方醫藥發行股份總數中佔比達49.27%。
這不僅是今年以來赴港上市Biotech(生物科技)中基石投資認購額的最高紀錄,還創下了2022年以來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的新高。
Wind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的43家公司共吸引了189名基石投資者,而去年同期有30家公司上市,僅有41家基石投資者。
受益於創新藥行業整體估值回升,曾經讓部分資金避之不及的創新藥企業基石投資,如今卻成為「香餑餑」,並推高港股IPO的基石認購熱度。
今年以來赴港上市的十餘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如映恩生物、藥捷安康、銀諾醫藥等大部分都獲得了基石投資者青睞。其中映恩生物基石投資者多達15名,合計認購金額約5億港元。
9月19日上市的勁方醫藥能夠獲得青睞,創下港股18A募資規模及基石投資規模新紀錄,則在於其是港股IPO階段首家同時擁有商業化產品以及多個BD(Business Development,業務拓展)交易,未來確定性較高的生物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IPO前勁方醫藥在融資上已獲不少投資機構的支持,成立8年已獲得7輪共計14.21億元的融資。在2024年C+輪融資後,該公司估值31.23億元,投資者包括弘暉資本、華蓋資本、百度風投、深創投、石藥集團等知名機構和公司。
2025年虧損仍加大
從基本面來看,勁方醫藥專注於腫瘤、免疫類疾病領域的創新療法開發,目前手中共有8款候選產品,雖然目前仍處於入不敷出的虧損狀態,但已有1款已商業化產品,且依靠過去幾年的3筆BD收入,該公司營收已達億元左右。

具體而言,勁方醫藥核心產品共有2款——GFH925(KRAS G12C抑制劑,商品名達伯特)和GFH375(KRAS G12D抑制劑)。
其中GFH925在2024年8月份已獲得中國藥監局上市批准,並在中國實現了商業化,2025年還在澳門獲得了上市批准。GFH375目前仍處於Ⅰ/Ⅱ期臨床實驗階段,預計2027年可獲批上市。
此外,2021年、2022年、2023年,勁方醫藥還分別與信達生物、美國SELLAS公司、美國Verastem公司簽訂了管線對外授權交易協議,並因此獲得相關的授權費用收入。
但由於核心產品GFH925剛上市不足一年,且勁方醫藥已將國內商業化權益授權給了信達生物,因此目前貢獻的收入僅至千萬元級別,尚未能覆蓋銷售成本及研發投入等支出。
2023-2024年,勁方醫藥的收入分別約為0.74億元和1.05億元,淨利潤分別約為-5.08億元、-6.78億元。2025年前4個月,該公司的營收及利潤則分別約為0.82億元、-0.67億元,其中來自授權的收入約為0.78億元,佔比超95%。

雖然前4月虧損有收窄,但勁方醫藥方面稱,預計今年全年仍會錄得虧損增加,一方面是已確認的知識產權授權收入有所減少,另一方面年內因產品上市導致有關銷售開支增加,且研發開支也隨著研發的持續深入在增加。
數據顯示,2023-2025年1-4月,勁方醫藥的研發成本分別為3.13億元、3.32億元、0.7億元,佔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86.2%、85.1%、74.7%。
而截至2025年4月底,勁方醫藥手中的現金約為3.91億元。
66名員工獲「封賞」
按募資用途計劃,勁方醫藥上市後募資所得的16.7億港元,將有超七成用於兩款核心產品的臨床開發,另外近兩成用於管線中的其他候選產品,僅餘一成會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勁方醫藥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蘭炯在當天上市敲鐘後表示,上市是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登陸二級市場將為公司帶來新的資本助力,並加速公司的核心項目開發和多個中後期臨床研究的推進,從而助推「全球新」管線的可持續發展。
此番成功上市,不僅勁方醫藥業務層面得到發展助力,隨著公司股價大漲總市值破150億港元,手握股份的公司實際控股人、股東、投資者財富都獲得升值,就連員工也跟著喝了湯。
《星島》記者從招股書了解到,目前勁方醫藥兩位創始人呂強、蘭炯分別持有19.56%、15.56%的股份,同時該公司旗下還設立了3個員工持股平台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包括上海坤勁、上海坤覺和上海坤前(均為上海坤勁有限合夥人)、Auspicious Delight,此前共計持有勁方醫藥8.9027%的股份。
9月19日公司正式上市後,上述員工持股平台共計持有的勁方醫藥最新股權比例約為6.91%,其中上海坤勁持有1383.61萬股,佔比4.01%;Auspicious Delight持有1000萬股,佔比2.9%。

按截至發稿時的152.16億港元總市值來算,呂強、蘭炯兩位公司創始人的身價將分別達到29.76億港元、23.68億港元,另外勁方醫藥員工持股平台手中的股份價值也達到了約10.51億港元。而截至上市前,勁方醫藥的股權激勵計劃共有66名承授人,包括公司董事、監事及非董監高的在職人員,且所有激勵已歸屬及行使,上市後將不會再根據該計劃授出任何激勵。
換言之,除了公司創始人團隊及股東的財富可隨著上市鐘聲敲響而水漲船高,該66名股權激勵承授人,也將獲得「封賞」,分享10.51億港元的股份價值。
星島視角
資本市場永遠不缺造富故事。對於企業而言,成功上市雖然獲得了更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但往往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作為一家站在資本「風口」上的創新藥企業,如何在獲得資金保障後,持續研發創新,並推動產品商業化落地,在全球競爭中突圍,為資本市場講述更多的新故事,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