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9/27登場

巴德美中音樂研習院第八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China Now Music Festival)將於9月27日至10月5日通過三場在紐約的音樂會及一場美中音樂論壇,呈現中國當代音樂跨越三代作曲家的傑作。

本屆音樂節圍繞「樂動」(Music in Motion)的主題,亮點包括:葉小綱大型交響聲樂作品《大地之歌》;費城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倪海葉美國首演蒙古族作曲家於夢石的精彩佳作;王丹紅創作的《四季留園》,馬晗蕊作曲、潘耕編劇的室內歌劇《謎》取意於黃哲倫劇作《蝴蝶君》,以新的思維詮釋文化碰撞。

今年音樂節的主題,凝練在「樂動」的含義之中,通過「動」之隱喻,探索當代中國音樂的不斷推進與煥新、藝術的跨界交互、創作的與時俱進。

「音樂是在時間中流動的藝術,古典音樂的歷史就是在流動中發展的,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與時代相連的生命力。我們今年的音樂節正是希望展現中國當代音樂為此所做的努力與創新。」藝術總監、指揮家蔡金冬表示。

第一套節目將於9月27、28日分別在費舍爾表演藝術中心和林肯中心上演,由蔡金冬執棒巴德當代樂團(The Orchestra Now),與特邀大提琴家倪海葉以及歌唱家鄧曼麗、吳越攜手,通過演繹葉小綱、鄒航、代博、於夢石四位「五零後」至「八五後」當代作曲家的管弦樂作品,彰顯20世紀末至今中國音樂創作的火炬傳承,喚起人們對自然、時間與社會的聯想。

第二套節目於10月5日在林肯中心上演一場,由巴德中西樂團(Bard East/West Ensemble)呈獻,西方弦樂五重奏、七件中國樂器及中西打擊樂的配置演繹全新曲目,帶來一場跨領域、多感官的視聽盛宴。關乃忠極具沖擊力的雙打擊樂協奏曲《龍年新世紀》為音樂會奏響開篇,之後的室內歌劇《謎》則為聽眾展示了神秘的人倫世界。音樂會的最終佳作《四季留園》將有旅法編舞家戴劍與兩位來自中國的現代舞者彭泊和王衎加盟,展示一部音樂與舞蹈交相輝映的新作。

作曲家葉小綱的《大地之歌》是一部為管弦樂團、女高音與男中音而作的聲樂套曲,創作於2006年,重新演繹了古斯塔夫·馬勒在《大地之歌》(1908-1909)中所取材的七首唐代古詩。葉小綱的完整版《大地之歌》自2013年林肯中心首演後,時隔十二年再臨紐約舞台,以交響織就的大地音境,必將為樂迷帶來震撼與感動。

出生於內蒙古的青年作曲家於夢石致力於蒙古族音樂創作與研究,他的大提琴與樂隊作品《孤獨的駝羔》取材自蒙古族傳統長調民歌,借用獨奏大提琴的音色模仿馬頭琴的音色與表現力。

馬晗蕊作曲、潘耕編劇的室內歌劇《謎》創作於2023年夏秋之際,靈感來源於黃哲倫的話劇《蝴蝶君》,通過三位聲樂演員(男高音、男中音、戲曲男旦)與中西混合室內樂隊的編制,講述了一個法國外交官沈迷於自己虛構的「蝴蝶夫人」幻象,卻不知對方實為男兒身的故事。

王丹紅所作的交響詩《四季留園》則以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留園為靈感。此次演出的室內樂版本為作曲家授權為巴德中西樂團量身定制的新改編,以中西樂器的對話描繪各季節不同情致。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委約旅法舞蹈家戴劍為此曲編舞,兩位舞者彭泊和王衎的加入,使舞台成為樂與動的共生畫卷。

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自2018年起,由美國巴德音樂學院美中音樂研習院攜手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共同主辦,每年舉辦一系列主題音樂會和延展講座等活動,致力於通過音樂築建美中兩國的文化橋梁,展示令人振奮的中國當代音樂作品和表演藝術家。

今年音樂節期間,9月28日下午5時,舉辦一場美中音樂論壇,圍繞音樂節主題「樂動」,以「跨文化交流」為核心議題,從巴德中西樂團近期的中國巡演出發展開討論。指揮蔡金冬表示,這次巡演不僅展示了多元音樂的魅力,更見證了音樂跨越文化、促進理解與交流的力量。論壇現場還將邀請部分參演音樂家和美國藝術文化領域的代表分享他們的經歷與體會,帶領觀眾感受音樂作為溝通世界的語言所承載的獨特價值與意義。

了解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的更多信息,可訪問官網https://www.barduschinamusic.org/music-in-motion。

9月28日,周日下午3:00,林肯中心爵士樂中心(Rose Theater at Jazz at Lincoln Center)票價:$15-$55。

購票方式:網絡購票、致電212-721-6500。

巴德中西樂團:跨界融合之歌劇與舞蹈音樂會10月5日,周日下午3:00,林肯中心爵士樂中心,票價:$15-$55。

購票方式:網絡購票、致電212-721-6500。

這次音樂節還加入了歌劇、舞蹈。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