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答問會.直播︱多名議員「集火」外勞有人籲設熔斷機制 李家超:會「動態」留意情況

施政報告2025︱特首李家超昨日發表施政報告,今日(9月18日)早上10時半到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回應議員對各項政策的提問。《星島頭條》直擊重點內容。在答問會過程中,多名議員關注勞工失業情況,有人提到除了施政報告收緊的餐飲行業外,其他行業也有本地人失業現象,期望政府繼續跟進。

相關文章: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一文睇清惠民措施 綠白表比例調至5:5/大灣區養老/初生嬰兒免稅額

施政報告2025綜合懶人包|房屋/扶貧/醫療/安老/教育/經濟/就業/生育/外勞 一文睇清焦點政策!施政報告2025︱租置為何「消失」?李家超稱有存在價值 惟要研究清楚:未到做決定階段

施政報告2025︱李家超到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 劉駿軒攝
施政報告2025︱李家超到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 劉駿軒攝

 

施政報告2025︱李家超到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 劉駿軒攝
施政報告2025︱李家超到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 劉駿軒攝

 

劉駿軒攝
劉駿軒攝

 

民建聯梁熙。劉駿軒攝
民建聯梁熙。劉駿軒攝

 

教育界朱國強。劉駿軒攝
教育界朱國強。劉駿軒攝

 

施政報告2025︱有議員關注康復治療不足

【11:20】民建聯李慧琼表示,支持及認同特首將人工智能(AI)作為《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點,支持成立「AI效能提升組」,關注特首會否為此工作組設定績效指標(KPI),例如日後全球有企業或個人想在香港開公司,可以一星期內完成申請,讓更多企業落戶香港。

李家超感謝民建聯給予很多意見可納入《施政報告》。他指政府工作流程做了很多年,大家都習以為常,希望與時並進用AI做「催化劑」,但大家都明白AI發展空間是無限的,若在初期時定任何指標時,都是限制AI發展速度,因此他要求小組先處理與公眾接觸面大的工作,他或會要求小組於兩三個月內提交報告。他更希望市民及議員給意見,先從哪些領域開始。當局會定出優次,以科技革新及流程重置,希望未來的工作,例如有5個工序,可以減到3個。

勞聯周小松感謝政府回應勞工界,在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設限制,但關注政府如何評估只有這兩個工種要限制,將來會否擴展措施至所有申請。李家超重申,為這兩個工種「施手術」,因為他們輸入勞工的數字佔了總體的一半,若這個做法有效、明顯,日後發現其他行業有濫用等,當局會採納相同做法。

【11:15】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關注康復治療仍有不足,以中風為例,牽涉物理治療師,指社區人力資源不足,關注有否措施可增加社區康復治療資源。李家超指康復治療中心由社區服務中心統籌,指探訪時康復治療中心有不同治療師,現時社會福利體系中由不同政策局綜合進行服務是有效的模式,會努力在相關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他續指,政府每日投資3.1億元在醫療方面,亦是本屆政府投入第二大項目,強調「有能力加大一定會加大」。

法律界議員林新強關注本港如何更好提供法律服務。李家超指,今次施政報告在法律方面提出多項工作本港以仲裁為優勢,調解方面亦進行大量工作,更將政府的法律服務推至不同行業。他指,據了解律政師一向有將部分案件判給業界代表的律師處理,既減輕工作,亦善用法律界能力。

至於部門首長責任制,李家超指本港在該方面一直都未有系統化,強調要還公務員公道,指制度是整體的,亦是明確的。他強調部門首長責任制目的,是令司局長的政治問責及部門首長行政問責銜接好,令其職能更清楚。他又提及部門首長責任制更好釐清各級官員的關係,更強調公務員表現非常好,比喻「是在賽跑內的銀牌」,強調再優秀的人都一定有失誤,「三項鐵人都有病嘅一日」。他又指,良好的部門首長責任制,需要有公平有效的評核機制,如有人「朦朦混混」,有人「成日開夜車」工作,則會欠缺公平。

醫衞界林哲玄。劉駿軒攝
醫衞界林哲玄。劉駿軒攝

 

法律界林新強。劉駿軒攝
法律界林新強。劉駿軒攝

 

勞聯林振昇。劉駿軒攝
勞聯林振昇。劉駿軒攝

 

民建聯李慧琼。汪旭峰攝
民建聯李慧琼。汪旭峰攝

 

勞聯周小松。汪旭峰攝
勞聯周小松。汪旭峰攝

 

施政報告2025︱多名議員集中關注勞工政策 李家超:勞福局會睇緊情況

【10:58】勞聯林振昇指,目前失業率上升至3.7%,從前「有手有腳」便會請,但現時不容易,問及政府失業率如繼續上升至4%,部分行業若到7%至8%,政府會否有其他保就業措施,如會否在失業率高的行業中設外勞人數上限等。

李家超指,政府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會打擊黑工,並動態留意實際情況,勞福局會留意不同行業輸入勞工申請,會嚴格去審批,目前所引進措施,除需要個別行業僱主證明自己出現招聘困難,本地招聘時間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外,當局亦會動態留意。他表示,當局在兩個佔輸入勞工最多比例的工種中實行,若果能收效,證明為可用的方法,若情況不符要求,「當然可以有新的做法」。

工聯會、勞工界梁子穎亦關注,政府可以如何協助有意工作的市民,可以參與就業用好香港的勞動力。李家超稱,施政報告中有專章,為產業引入和發展,所講的為高端產業以及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認為對勞工在創造就業方面有積極端作用,同時收入亦會較高。

他續稱在經濟轉型期對部分行業的影響可能較直接,或間接,舉例有部分行業收入倍升,如金融、貿易,部分行業找工業非常容易如教育工作,但亦有部分短缺,是次專章中介紹產業引入、本地培育、引導資金投資,正正與梁子穎關注一致。他舉例施政報告中提到引入飛機拆件公司,該公司香港從前沒有,但這條產業鏈有上、下游,還可有貿易、教育等,之後的產業發展很大,「一可乘三乘四,不是只是一家簡單的公司」。他指政府引入不同產業是希望可以改變結構,不要只在服務業如此單一,強調服務業雖然重要,但經濟起伏波幅大,若有不同產業,可令有很多穩固的職位,可確保勞工收入。

李家超重申上任後成立的港投公司,並不是要求有高回報率,而是要求它製造更多就業,高質量的公司帶給大家更多就業,整個施政報告正正是走向這個方向,雖然有部分可以快些見到效果,有部分可能較為間接,但強調方向為一致。

【10:45】民建聯梁熙先感謝政府及特首願意聆聽意見,將很多建議納入《施政報告》,但關注餐飲業及建造業失業率達到百分之7,形容是水深火熱情況,政府會否考慮就輸入外勞設計「熔斷機制」,當一個行業失業率超過某個數就停止輸入。

李家超強調一定會堅守本地就業優先的政策,重申2023年制定輸入勞工政策時,是考慮到整體勞動力人口減少,指出於2018年香港人力達到最高峰,勞動人口有367萬,到2023年少了19萬多,跌至348萬人,到今年再跌至344萬。當中老齡化問題嚴重,2023年60歲以下勞動人口,較2018年少了30萬人,因此政府才決定輸入外勞,若一些行業因人手不足影響生意,都會影響本地工人,因此人手不足的行業,必須讓他們引入外勞。

他又稱,很反對有人濫用機制,因此《施政報告》提出針對侍應及初級廚師「施手術」,增加本地招聘的工作,其次是保安局要加大力度打擊黑工,當局會動態留意情況,不可以「鐵板般」不理事實,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勞福局會看緊情況。

教育界朱國強表示,政府擬研究修訂教育條例,完善教師註冊機制,引入執業證書及定期更新的要求,業界反映近年當局針對教師入職培訓等都非常嚴格,關注是否有必要改革註冊機制,又稱當局擬藉此杜絕有人取得教師註冊後,不在學校任教,但在座都有議員是註冊老師但無執業,日後是否會被釘牌,若想再任教該如何處理。

李家超稱任何政策改動都會進行諮詢,強調自己很重視教師專業,相信很多教師都是很專業、很熱誠的教育工作者,但社會上很多界別都分別對註冊及執業有要求,例如某一個專業沒有執業,相關人士都可繼續進行研究、在大學工作等。他明白議員有意見,相信教育局會考慮,有信心可令到教育專業創新高峰。

李家超再到立法會回應施政報告內容。資料圖片
李家超再到立法會回應施政報告內容。資料圖片

 

李家超再到立法會回應施政報告內容。資料圖片
李家超再到立法會回應施政報告內容。資料圖片

 

李家超再到立法會回應施政報告內容。資料圖片
李家超再到立法會回應施政報告內容。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周三發表。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周三發表。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周三發表。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周三發表。資料圖片

 

【10:32】李家超在開場白表示,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的謀篇佈局之年,香港須對接國家戰略,他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社會改革,以發展改善民生,不同範疇都見到成效。他又指,「高層政府官員責任制」是為了將司局長政治問責、公務員行政問責更好銜接;AI亦須發展,達到廣泛應用的效果。北都是香港發展新引擎,有廣泛潛力,現時是加快發展期,成立由其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拆牆鬆綁,定下專屬法律、優惠政策包等。

他又重申,改善民生是其施政最終目標,而經濟增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承。李家超又指,今年《施政報告》結合了政府謀劃和民間智慧,感謝每一位提供意見的市民及議員。

記者:郭詠欣、林彥汛、李健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