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堡壘在曙色中慵懶地升起,沉睡的赤龍正在翻身。極目是燃燒的巨浪,火山吞噬大地般,把蒼穹燙染得漫天熾烈。
香港天文台前日(11日)在facebook專頁以「軟軟的雲」為題,上載網民早前捕捉到,本港上空如「火山爆發」的壯觀場面,詳情見下圖及下文:
香港驚見「火山爆發」壯觀場面逐張睇↓↓↓↓






天文台:軟軟的雲畫風突變
天文台在帖文中表示,「天上嘅濃積雲睇落軟綿綿,好似入口即溶嘅棉花糖,但當佢被曙光染上橙色後就畫風突變,場面有如火山爆發一樣咁壯觀!」。
天文台續指「濃積雲又叫做塔狀積雲,用嚟形容有龐大垂直發展嘅積雲,不過當佢發展得越嚟越大嗰陣,就有機會帶嚟驟雨,甚至大量降雨,所以見到嘅時候都唔好掉以輕心吖!
(攝:Chung Ming Lee / 2025年8月13日 / 尖東 / #CWOS)#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度天賞雲 #Congestus #ToweringCumulus #Cumulus」。
相關閱讀:攣弓蝦米將軍澳空中飄浮-轉瞬即逝天文台指相當罕見-網民話似假髮
網民:真係好似爆炸












相片攝於8月13日清晨5:47至6:00,從尖沙咀東部拍攝對岸中環IFC(國際金融中心)一帶,雲朵的顏色隨著旭日初升,由純白漸次被染成橙黃色。
回應的網民大讚相片「好靚」、「好正,有點神秘的感覺」,有人搞笑地形容「一定係龜波氣功」;更有網民直言「爆炸喎」、「真係好似爆炸!」。
相關閱讀:香港驚現「血雨」奇景 尖沙咀上空灑下「紅色的雨」 天文台作出官方解釋……
積雲外型似棉花球
天文台官方網站的「學習」—「教學資源」內,有附圖講解「濃積雲」——
「香港的雨季一般於每年4月開始,9月終結,『積雲』是季內最常見的雲種,其特徵是雲朵有顯著厚度,邊界清晰,外型似棉花球,相關天氣變化多端。當雲朵小而分散時,泰半是藍天白雲的日子;反之,若雲體發展壯大,形成『濃積雲』,下驟雨的機會亦隨之增加」。
天文台續稱,「『濃積雲』亦稱『塔狀積雲』,外型似堡壘(見圖一),雲體遠觀呈耀目白色兼且周圍常伴見藍天,由於垂直厚度為數公里或以上,在其底部比較陰暗,而且時有驟雨。塔狀積雲的成因是潮濕空氣向上升,溫度下降,至一定高度時當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甚或冰晶,空氣上升的機制包括空氣受熱、山脈阻擋和近地面的空氣匯聚等。
圖一是攝於2003年7月7日早上的塔狀積雲,觀測記錄顯示其雲底與地面的距離約為600米。仔細查看,不難發現塔狀積雲的底部相當平坦,在氣象學上,雲底剛好對應著『對流凝結高度』,即水汽隨著對流上升至這高度時會凝結成水滴。事實上,從溫熵圖(圖二)和實測的地面氣溫29℃來判斷,當天早上的『對流凝結高度』正好是600米左右」。
相關閱讀:月亮變大了? 東區走廊誇張「巨月」掛天邊震撼眼球 天文台傳授拍攝小貼士↓↓↓↓
此夜星辰退避三舍,巨月君臨天下,帶橙紅光暈而出,咄咄迫人,整座城市都浸在漸闌的霓虹裏。
月亮真的變大了?東區走廊一張誇張的「巨型月亮」掛天邊相片,張力震撼眼球。香港天文台日前特別在facebook專頁發帖講解,並傳授拍攝小貼士↓↓↓↓
























































































•上圖為「氣象冷知識」《月亮錯覺》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