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哥鄭丹瑞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了經典品牌《小男人周記》,先後以廣播劇、小說、電影和電視劇等不同形式出現,膾炙人口。多產音樂劇鬼才陳恩碩獲旦哥委以重任,把這個風靡全球華人四十年的跨媒體長壽IP創作成音樂劇,除了一手包辦作曲、填詞、編劇、導演,以及和旦哥共同監製之外,更選址港島西環搭建「爆炸戲棚西區劇場Boom Theatre West End」,讓音樂劇《小男人周記》每星期六場長壽上演。
在香港推出原創長壽音樂劇,並為之搭建專屬劇場,瘋狂嗎?也許,但陳恩碩瘋了最少兩次。2022年,他在葵興搭建「爆炸戲棚劇場」,上演全港首齣長壽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所有人包括我都質疑:長壽劇需要源源不絕的觀眾,廣東話音樂劇真的能像《歌聲魅影》、《孤星淚》等,以英語(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第二語言)為媒介的音樂劇般作長壽公演嗎?
陳恩碩當時說:「世上懂得粵語的人比懂得韓語的人多,韓國的大學路,每天都有近二十齣長壽音樂劇正在上演,香港是國際大都會,香港人有很高的觀賞能力,絕對值得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長壽音樂劇。」
他的心願是把觀劇文化普及化,使之成為普羅大眾喜愛的長期娛樂選項之一。長壽音樂劇的存在,可為隨時想觀劇的朋友提供Availability及Options。
事實證明,義無反顧的「狂想」並不如我們想像般瘋狂。三年後的今天,《我們的青春日誌》繼續長壽中,正邁向七百場演出,而《小男人周記》亦在港島西環這個文化地標隆重問世。「讓長壽音樂劇在香港不同地方成立據點」這個看似妙想天開的念頭,畀佢諗到,又畀佢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