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府近年大力推動「調解為先」文化,設立完善法律框架和公眾教育,現實上家家戶戶亦可透過調解拉近與家人及朋友的距離。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上月公演一齣調解教育為題的互動劇場,有參演的11歲女童發現受訓後獲益良多,既懂得如何與媽媽溝通,避免不當言語引發衝突,甚至擔當「滅火」角色去調和朋友吵架。
家福會上月23日聯同「一路青空」劇團,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文化藝術中心公演了《調解教育互動劇場之爆機with M.E.》,共有13位兒童及青少年小演員參與演出,主題主要圍繞演員,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裏,應用調解知識,解決不同遊戲角色的糾紛;並透過互動環節,讓觀眾一起體驗調解如何有助解決衝突。

家福會高級經理(青少年服務)梁頴紅(右)樂見鄭凱彤(中)和媽媽Myra(左)因學習調解後增進了母女之間的感情。 (受訪者提供)

家福會《調解教育互動劇場之爆機with M.E.》的演出吸引逾250名觀眾入場欣賞。

梁頴紅指,希望調解教育互動劇場能令調解更「入屋」。

13位兒童及青少年聯同「一路青空」劇團的演員,攜手演出《調解教育互動劇場之爆機with M.E.》。

11歲的鄭凱彤(右)在《調解教育互動劇場之爆機with M.E.》中飾演小企鵝,與兩位兒時好友因為誤會而吵架。

《調解教育互動劇場之爆機with M.E.》的互動環節,邀請觀眾一起體驗調解如何有助解決衝突。

鄭凱彤家人現身支持她的演出。(由受訪者提供)
從調解覺察他人情緒 充當同學間的「和事佬」
其中一名11歲小演員鄭凱彤,今年是連續第二年參與,她去年完成「網上自學調解平台」的課程後,再接受小演員訓練,受訓過程中她深感獲益良多,除了學懂表演技巧,認識更多新朋友,更透過學習調解知識及技巧,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需要,與家人及朋友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凱彤稱自從受訓學習調解技巧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學校擔任風紀期間,學懂察言辨色,當同學吵架時,她便擔當「滅火」工作,「我會叫雙方先冷靜,再了解發生什麼事,看看衝突雙方的感受,以便平息糾紛。」
她又指,以往不懂關顧家人的情緒,但如今已學懂細心觀察,客觀地看清對方需要,例如有一晚兩母女食飯時,凱彤進食量很少,但她理解媽媽背後的感受及需要,不想媽媽不開心。於是以溫和的方式表示:「菜式味道稍嫌清淡,加點調味料,可能會更惹味。」媽媽聽後感到很窩心,她欣賞凱彤的體貼與坦誠,感受到女兒的善意,亦拉近了母女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