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發布的最新研究,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正處於一個危險的「轉折點」。多項數據,包括疲軟的八月份就業報告、臨時工招聘萎縮以及消費者認為求職困難度達到自新冠疫情高峰以來的最高點,都發出了警示信號,顯示出經濟放緩可能很快會轉化為更廣泛的失業問題。
多項數據發出警訊
據《財富》雜誌報道,本週公布的多項數據描繪了一幅黯淡的圖景。首先,上週五的報告顯示八月份僅新增了22,000個工作崗位。接著,本週二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對過往數據進行了大幅下修,將截至今年三月的年度就業人數減少了911,000人。此外,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就業趨勢指數(ETI)在八月繼續下滑,其中臨時派遣行業的就業人數減少,這通常被視為未來更大範圍裁員的先行指標。
消費者信心跌至谷底
最能反映民眾切身感受的指標,是就業趨勢指數中關於求職難易度的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工作難找」的消費者比例在八月份已攀升至20%,這是自2021年初疫情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最高水平。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經濟學家巴恩斯(Mitchell Barnes)形容,近期數據中呈現的疲軟程度「令人不安」。
經濟學家觀點分歧
面對這些數據,專家們的解讀出現分歧。巴恩斯認為,勞動力市場的韌性可能已經耗盡,最新數據「可能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即商業活動正在出現實質性的放緩。然而,ClearBridge公司的策略主管舒爾茨(Jeff Schulze)則相對樂觀,他認為這更像是一種「情緒衰退」(vibecession),即負面的市場情緒並未完全轉化為實際的經濟崩潰,他預計市場的潛在健康狀況依然穩固。
未來展望與不確定性
展望未來,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巴恩斯擔憂,持續的關稅壓力可能會推高通脹、抑制消費,從而進一步影響招聘。與此相反,舒爾茨則相信,隨著關稅和相關法案等政策的不確定性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漸明朗,美國經濟的韌性將再次顯現,並在2026年迎來就業增長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