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輝:學童輕生數字雖減但絕不能掉以輕心 吸食依托咪酯、AI及社交媒體增自殺風險

新學年伊始,學童精神健康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今日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表示,雖然近期學童輕生個案數字較去年略有下降,但潛在風險仍處於高水平,社會各界須保持警惕,絕不能掉以輕心。

疫情長遠影響學童社交發展 升高年級也未修補

葉兆輝指,疫情期間對青少年的人際和社交發展,造成長遠負面影響,許多學生在成長關鍵期失去建立人際關係的機會,即使其後升上高年級也未能完全修補,導致孤立感和無望感持續至今。他認為應推廣「開心學校」理念,積極營造友善氛圍,讓師生或朋輩之間建立正面關係,減少學生焦慮,「讓孩子覺得上學是開心的事」。

研究指濫藥習慣青年自殺風險高兩至六倍

葉兆輝又表示,觀察到學童自殺問題有年輕化趨勢,甚至涉及小五、小六學生,情況極需關注。他強調,不能只在下游「打撈」,必須回到上游做好預防工作。就有小學生吸食毒品「依托咪酯」,葉兆輝說,有研究指出有濫藥習慣的青少年,其自殺風險比朋輩高出兩至六倍。

新學年伊始,學童精神健康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新學年伊始,學童精神健康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

 

他表示,雖然近期學童輕生個案數字較去年略有下降,但潛在風險仍處於高水平。
他表示,雖然近期學童輕生個案數字較去年略有下降,但潛在風險仍處於高水平。

 

葉兆輝指,疫情期間對青少年的人際和社交發展造成長遠負面影響。
葉兆輝指,疫情期間對青少年的人際和社交發展造成長遠負面影響。

 

葉兆輝說,有研究指出有濫藥習慣的青少年,其自殺風險比朋輩高出兩至六倍。
葉兆輝說,有研究指出有濫藥習慣的青少年,其自殺風險比朋輩高出兩至六倍。

 

應限制過度使用社交平台時間

至於人工智能(AI)及社交平台,葉兆輝指青年沉迷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他呼籲科技公司負起社會責任,優化AI演算法及社交媒體平台設計,避免其成為傳播負面資訊的工具,並應限制過度使用時間;另須正視AI可能引發的風險,確保相關技術能提供正面訊息,介入支援青年。

就政府推行的「三層應急機制」,葉兆輝認為應考慮擴展至高年級小學生,並予以恆常化。他強調除專業介入,社區層面「守望相助」網絡同樣重要,任何人都可透過培訓學習基本識別和支援技巧,從而及早介入。

經濟差、失業率高損整體市民精神健康

被問到港人整體精神健康是轉好抑或轉壞,葉兆輝未正面回應,但坦言現時社會壓力沉重,包括經濟環境差、失業率持續上升、人口老化及移民等,形容市民精神健康正處於「up hill battle(上山打仗)」的階段,須嚴陣以待。尤其應對低收入人士、長期病患及其照顧者給予多些關愛,希望政府推合適政策,令大家能夠感受到在香港居住時,是一個開心、充滿機會的地方。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