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下調外賣三巨頭利潤率預期 美團降幅最高

星島環球網報道,全球最大評級機構標普近日宣布下調「外賣三巨頭」2025年全年EBITDA利潤率預期,其中美團(3690)從14.1%下調至4.8%,京東(9618)從4.7%下調至3.4%,阿里巴巴(9988)從20.3%下調至18.6%。

見習記者 屈慧 深圳報道

 

標普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即時配送行業競爭激烈,將推升美團、京東、阿里巴巴的成本,並擠壓其利潤率。

未來12至18個月,三大平台可能會至少支出16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搶佔或捍衛其在外賣和即時零售領域的市場份額。

《星島》統計了三大平台二季度財報,發現都「失血不輕」:

阿里巴巴:因淘寶閃購等投入增加,季內銷售和市場費用同比增加了205億元。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21%。公司季內整體經營利潤同比下降3%至350億元;

美團:二季度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分部(主要為外賣、閃購)經營溢利從2024年的152億元驟降至37億元。公司二季度整體經營溢利同比降98%至2.3億元。

京東:二季度新業務(主要為外賣)經營利潤虧損為148億元。公司季內整體經營利潤虧損9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05億元。

 

標普指出,即時配送市場擁有積極的增長潛力,未來數年增速有望達到兩位數。

標普還稱,這場競爭中,行業龍頭美團業務敞口最大且對外賣業務依賴程度最高,最有動力捍衛其地位。也正因如此,美團2025年的利潤率受到的影響最大。

而京東和阿里巴巴收到的利好更大,因為它們擁有龐大的零售平台可實現交叉銷售。「即時零售有較高的購物頻率,大概每週幾次,可以拉動流量並促進交叉銷售。」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劉卓謙表示。

自2月京東上線外賣業務以來,中國的即時配送領域上演了長達半年的「外賣大戰」,三方都投入了上百億資金搶佔市場。在監管部門介入,8月初,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大平台共同發布聲明,承諾抵制惡性競爭,規範補貼與促銷行為。

但從市場端看,三大平台仍在「較勁」:美團稱將繼續投入,預期三季度外賣和閃購業務會出現顯著虧損;阿里巴巴稱將繼續投資500億元用於外賣閃購等消費領域。

三大平台「外賣大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團日訂單量從7000萬單升至1.5億單,淘寶閃購+餓了麼從2000萬單上升到8000萬單,京東外賣則從零升至2500萬單。外賣市場格局從「雙寡頭」轉變為「三足鼎立」。

受外賣「燒錢」致利潤下滑影響,京東和美團近期股價一度大跌,美團業績發佈次日跌幅達13%。阿里巴巴得益於境內電商業務和AI雲業務增長利好,衝抵了外賣「燒錢」的影響,業績發佈後股價上漲19%。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