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統計處公布2025年7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初步估計為297億元,較2024年同月上升1.8%。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過往零售業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之說,但自2019年開始情況已有所改變。現時新常態、新模式是「7月較6月更差」,幸好有遊客帶動,令生意額微升。
謝邱安儀今早( 9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從7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數字來看,不可說是「復甦」,只可說是「穩定下來」,297億元的數字未算很理想,因仍是低於300億,只能說比上年為好。
零售業要重新觀察整個走勢
謝邱安儀稱一個有趣現象是,在2019年前7月傳統零售數字會略高於6月,即常說的「五窮六絕七翻身」,但在2019年後出現變化。撇除2022年當時因疫情仍未通關,市民還是留港消費,2019年有社會事件、接着疫情,至2023年通關,其實從2019年或之後,都出現零售額7月比6月略低的新常態、新模式,今年亦不例外,因此香港零售業要重新再觀察整個走勢。





政府大力推動盛事帶來正面影響
謝邱安儀續指,7月由於是暑假,市民開始外遊,對本地零售業的影響很大 ,幸好有遊客來港,因此對某些零售類別有幫助,為零售額帶來支持。她明言若無遊客帶動,相信7月份和6月份的差別會更大。
7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2024年同月上升1.8%。謝邱安儀指,自2024年4月後,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一直跌到谷底,一直浮沉在300億元上下,到10月後情況稍為好些,而今年4月後,已見跌幅慢慢收窄穩定下來,甚至微升,這都是在預期內,得益於政府近期大力推動盛事,推高遊客數目,帶來正面影響。近期某些與旅遊相關的類別也能受惠,如化妝品、珠寶首飾及個人護理產品等,生意有微微的好轉。
相關新聞:
7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297億 按年升1.8% 網上零售業升幅明顯達13.2%
7月零售額按年升1.8% 學者稱受惠暑假盛事 可挽救實體店結業潮?不轉型難生存
據官方數字,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上升9.4%;書報、文具及禮品上升20.5%;中藥上升19.6%。謝邱安儀解釋,由於近期金價在高位穩定下來,因此起了一定鼓勵作用,而書報方面的上升,相信是因為書展帶動。至於中藥的零售額上升,她認為是因去年7月後已跌到低位,但今年受到遊客帶動,在低基數加上今年穩定的情況下,有比較顯著的升幅。
謝邱安儀展望9月份零售業表現,由於並無長假,一些專做本地市場的零售類別,反而會回復信心,會趁機多做推廣,希望可吸引市民能留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