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徒洞悉人心,覷準人性弱點伺機詐騙。《星島申訴王》訪問一位受害人,她去年4月在社交媒體出帖,為家中寵物尋求合適領養人,詎料遇上騙徒主動聯絡,對方先以單親父及新來港人士身份裝作人生路不熟「賣慘」,熟絡後聲稱投資加密幣利息較銀行定期存款高,耐心游說半年,令受害人放低戒心,在虛假投資平台「雲端掘礦」小賺後不斷加碼,結果痛失900萬元儲蓄。
案中受害女事主王小姐表示,去年初家中新養的寵物,與家中原有寵物性格不合,無奈於去年4月在社交媒體出帖,希望可以為寵物尋求一戶好人家,在芸芸領養候選人當中,一名自稱新來港人士及單親父的男子吸引她注意,雙方透過社交媒體聊天,熟絡後再交換電話聯繫,對方的身份引發事主同情心,本着「幫得就幫」心態,對方每逢有不明白或尋求幫忙的地方,盡量協助。





大約半年後,領養男露出狐狸尾巴,游說女事主投資加密幣,聲稱在一個外國投資平台投資泰達幣(USDT),直指平台透過雲端掘礦方式賺錢,利息較銀行定期存款更高,女事主見身邊有多餘金錢,抱着半信半疑心態先投資6萬港元,本金連利息很快滾存至10萬元,她見成功提取回戶口,於是聽信對方建議加大投資金額,至今年4月投資高達900萬元。
然而,她欲取回部分本金時,投資平台客服以不同理由推托,例如正參加活動不能存款;取錢太頻密懷疑事主洗黑錢,要求提供身份證明;又聲稱事主已在平台賺取超過200萬美金收益,需要預交一筆20萬美金稅款,最終「一蚊都攞唔出。」
當女事主嘗試聯絡領養男不果,加上在報章看到同類騙案,方知受騙報警。回想事件,女事主才知墮入騙徒精心佈下陷阱。「一開始是對方領養令我有同情心,以為他都是一位有愛心的人士,原來騙徒可以用很長時間去令你放下戒心,逐步令你相信他之餘,就會越放越多錢,最終損失大量金錢。」





根據警方數字,網上投資騙案今年上半年錄得2273宗,較去年同期上升24.8%,其中有519宗涉及投資虛擬貨幣或基金,而所有案件涉及總損失由10.9億元上升至14.8億元,升幅達到36.4%,更有受害人被誘騙在虛假網站投資,損失高達3100萬元。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日前聯同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等部門,呼籲巿民小心提防投資騙局,手法包括透過虛假投資平台顯示假獲利, 令到受害人以為平台可以正常出金,誘使事主加大投資額 ,當受害人欲提取本金時,被要求交出更多保證金或不同借口延遲套現,最終血本無歸,呼籲投資前三思,亦可使用「防騙視伏APP」評估詐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