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國際知名的台灣電影導演蔡明亮訪美,與柏克萊加州大學合作,於8月22日至31日舉辦電影展。此次巡迴放映涵蓋美國洛杉磯、奧斯汀、三藩市及墨西哥市四大城市,呈現蔡導演的經典劇情片與「行者系列」,並舉辦映後座談,與觀眾面對面交流。
放映廿一部代表作
在文化部支持下,由駐洛杉磯辦事處台灣書院及駐休士頓辦事處台灣書院共同策劃,邀請蔡明亮與長期合作的演員李康生,於8月6日至31日展開巡迴行程。影展放映包括《愛情萬歲》、《不散》、《你那邊幾點》等21部具國際影響力的代表作,總計舉行30場放映及18場座談會,讓觀眾更深入理解導演的電影美學。
本次影展以「經典劇情片系列」與「行者系列」為核心,串聯美洲多家重要藝術電影院與電影機構,包括洛杉磯美國電影中心、奧斯汀電影院、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博物館暨太平洋電影資料館,以及墨西哥市的墨西哥電影中心。
美國電影中心去年舉辦蔡明亮回顧展,大獲好評,今年更與墨西哥電影中心攜手,再度推出「行者系列」。奧斯汀電影院與奧斯汀亞美影展則首次引介蔡導演作品,特別策劃「時光流轉:蔡明亮35週年影展」,選映《無所住》、《日子》、《你那邊幾點》,並納入早期電視作品《小孩》與紀錄片《秋日》。柏克萊電影資料館則放映8部作品,並以胡金銓《龍門客棧》作為前導片,呼應蔡明亮《不散》對武俠電影的致敬。
作品強調自由精神
蔡明亮以其獨特的實驗性與詩意風格著稱,是台灣第二波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曾多次入圍並榮獲威尼斯、柏林及坎城等國際影展大獎。此次巡迴展不僅是對蔡導演30多年創作生涯的回顧,更透過放映與對談,將台灣藝術電影帶入美墨多元文化語境,深化國際間的交流。
8月26日,蔡明亮在記者會上表示,他的作品一直強調自由精神,而台灣自由開放的環境,讓他能持續創作超過三十年。「我的電影很挑觀眾,觀眾也挑我,但三十年下來累積了一群死忠支持者,而且年齡層愈來愈年輕。」他強調,藝術電影不容易被淘汰,反而因為真誠而常新。
談到為人熟知的「行者系列」,蔡明亮認為「慢」是對當今過度快速世界的一種抗衡。「慢你才看得到,慢你才有感受。我的作品不是大眾娛樂,而是要觀眾用自己的感官去體會。」他形容,李康生獨特的表演節奏,啟發了他整個電影風格,「小康就像當代的玄奘,以緩慢的步伐帶觀眾重新看世界。」
蔡明亮提到,台灣自80年代末期以來,持續提供導演極大的創作自由。「年輕導演可以選擇走商業或個人創作,沒有太大限制。最大的突破,就是做自己。」他以自身為例,透過與美術館合作等方式,拓展電影的可能性,「只要作品誠實,就能找到生存之道。」
電影重在觀眾緣
對於初次接觸其作品的觀眾,蔡導演認為從哪一部入門都可以,「我的作品都是完整的自我表達。」他並不急於擴大觀眾群,「有緣自然會遇到。」他提到,近年在美洲的放映場場爆滿,顯示跨文化觀眾的共鳴。
蔡明亮透露,他剛完成一部在寮國拍攝的新片,三週時間完成,並已入圍威尼斯影展。他強調,電影應保持自由創作的本質,不該被僵化的工業框架束縛,「電影不只是娛樂或賺錢的工具,它能讓人更柔軟,更懂得愛。」
蔡明亮談到AI對電影的影響時直言,無法阻擋科技高速發展,無人車、機器人已逐漸進入生活,但他對其仍保持懷疑與戒心。他認為,雖然AI能編寫劇本,卻缺乏「人的味道」。人類之所以珍貴,在於有感情、思考與感受,而機器的智慧僅是計算與模擬,能提供娛樂,卻難以真正觸動人心。
他強調,科技不應只為了賺錢與便利,而應伴隨更多深刻的思考與反省。對他而言,電影最重要的價值在於人的情感表達,這是AI永遠無法取代的。
蔡明亮強調,真正的觀影體驗應在電影院進行。「我不太發行DVD,也不賣電視臺,因為電影只有在戲院才能展現力量。」他希望,作品能像黑澤明的經典一樣,經得起時間考驗,持續啟發未來世代。此次展映作品涵蓋蔡導演不同時期的創作,呈現完整藝術軌跡,至8月31日前在柏克萊大學藝術博物館及太平洋電影資料館放映的蔡明亮作品,瀏覽:https://bampfa.org/program/tsai-mi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