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買不到的快樂真相

(楊志超)

  有一位好朋友告訴我,他最近曾認真考慮過自殺。如果你認識他,一定會和我一樣震驚,因為表面上看,他堪稱人生勝利組——家世顯赫,生意也經營得很好,在一般人眼中絕對是個幸運兒。這樣說或許顯得缺乏同情心,但確實許多人會覺得他「身在福中不知福」,甚至願意與他交換人生。

  我曾經想勸他「想一想身邊關心你的人」、「你這麼幸運還想不開太可惜」,但後來意識到這樣說實在無濟於事。

  讀者們,其實這個問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蓋洛普(Gallup)公司最新調查顯示,越富裕的國家,人們的快樂指數反而越低,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等,香港也不例外。

研究發現,快樂主要來自三個要素:一、生活水準持續提升;二、社會連結(Social Bonding)的歸屬感;三、感覺生活有意義。換句話說,快樂與財富之間並不是直接相關。

  回說我的好朋友,他雖然在富裕環境長大,卻毅然選擇放棄家族事業,而自行創業。創業艱難,多數創業者都難逃失敗,他的事業成就也不似預期,因為與家族的成功相比,實在差距甚遠。親友們總覺得他不智,不如用家族資源投資理財,何必辛苦打拼呢?如今人到中年,他深陷自我否定,覺得人生徹底失敗,生活已經失去意義。

  香港社會常將個人成就等同賺錢能力,然而,當物質生活已達到頂峰時,提升空間也就變得有限。我們更應該強化第二和第三項快樂要素,建立緊密的社會連結,以及追尋生命的真正價值,才能令生活持久快樂。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