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原諒日本?同樣戰敗 德日為何南轅北轍?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有不少聽眾都質疑上星期的標題用了「終戰」,的確,從中國人、華人的角度,用1終戰」是錯誤的,但因為這寫的時候從日本投降時的《終戰詔書》開始,內容是日本從「戰敗」到「終戰」這個變化的原因,所以很遺憾標題出了這個問題,今天汲取教訓,用了結論來當標題,想來穩當點。

《為何中國人不能原諒日本?》如果說這個標題也有問題,那就可能是過於武斷,自然,下面的內容會反覆重申並確認這個說法,在此之前,先回應一些可能的質疑。

1. 從新聞報導、日本政界領袖曾經多次為二戰道歉,沒有必要窮追猛打繼續要求認罪和承認責任?

根據日本最新的民意調查,有超過八成(大多數)民眾認為就二次大戰,日本已經有足夠、甚至於超過足夠的道歉。現實是在過去80年,日本政府都未「認罪」,從裕仁這份《終戰詔書》開始,日本就定調了「協力解放東亞,在殘虐爆彈之下、遺憾失敗」,以至於在長達80年的時間裡一直為日本右翼勢力宣揚的「國家無過、國民無罪」的論述。投降既然是無奈之舉,於是長久以來都只有道歉之說、從無認罪之言。

2. 反法西斯戰爭已經近百年 史,盟軍戰勝80年,當時的人物絕大部分都已離世,追究責任已經沒有意義?

追究責任的關鍵意義是因為戰爭罪行從未被完全確認,1945年5月德國已經宣布投降,整個納粹主義都被徹底唾棄,再無執政或參政之能,但是日本和德國不同,堅持三個月在被原子彈轟炸後才遺憾投降。1946年軍事法庭宣判了28人後,然而由於政治形勢變化,在美國包庇下,所有未服滿刑期的戰犯都得到了赦免,原計劃審判的第二批、第三批日本甲級戰犯結果全部被釋放。既然罪惡沒有得到懲罰,沉冤自然也未得到昭雪。

3. 部分有良心的日本人已經承認責任反覆道歉,再追究是否對他們不恰當?

正因為世界仍有冤屈、日本還有人對得起良心,為了他們不受本地人待見的行為被埋沒,我們更應該努力、不會白費他們挺身而出的苦心。日本政府除了在1995年在社民黨執政期間,時任內閣總理村山富市,在日本投降50周年紀念日的談話,算得上可以被接受外,更多的卻是大量不可接受的言行,村山甚至因為這種說法:「日本借由殖民統治和侵略,對許多國家的人民造成重大傷害與痛苦,特別是亞洲國家。」而被攻擊十多年。如果連不帶情感的描述都被打壓,正代表公平正義未得到伸張。

4. 為免與此無關的下一代的反感,我們應該更有針對性地追究那些和戰爭直接有關的人和事?

因為日本從未承認責任,也沒有讓世人認清事實,日本人也沒有視此為教訓,最嚴重的是繼續認同軍國主義。正因為二戰核心人物從未離開日本核心權力,其中一名甲級戰犯岸信介非但沒有認罪服刑,並且成為執政自民黨領袖,一直控制日本的意識形態,軍國主義一直在日本的政商界「傳承」下來!參拜、恭奉靖國神社是最明確的態度,才是更危險的訊號。

5. 我們應該讓傷痛的記憶淡去,以新時代、新姿態來迎接新的國際、特別是中日關係?

眼前的黑社會化國際關係,令我們更要緊記當天的軍事暴行,不能放過任何為世人、特別為中國人搞響警報的機會。只有讓這些可怕記憶流傳下去,直至它們被引以戒、不再出現、才對得起我們的子孫、對得起這個世界。

在1972年,日本終於要直面中國這個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了,但逃避態度繼續主導著首相田中角榮的表態。在中國政府堅持要求日本明確承認戰爭責任並道歉的壓力下,田中在歡迎宴會上的措辭居然是「添了麻煩」(日語「迷惑」),引發中方強烈不滿。周恩來總理嚴正指出,這種輕描淡寫的表述無法讓中國人民接受。最終,日方才不得不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改為「深刻反省」,然而日本反省什麼?何時真正「深刻反省」了?日本政府既沒有承擔,也沒有承認殘暴的侵略戰爭,就無從改變中國人的態度。

最後的問題也最關鍵,留在最後來說:時間已經過去多年,我們再追究責任,日本也不會改變的?會的,到時也代表著中國擁有凌駕世界的實力。

同樣戰敗、德國和日本在戰後為何南轅北轍?問題就出現在美國身上。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