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發現逾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料25年後全球肝癌新症將翻倍增至152萬宗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癌委員會,今日(27日)發表共同研究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報告指出全球超過六成的肝癌病例可透過減少風險因素來預防;又估計若無任何干預措施,全球的肝癌患者25年後翻倍,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增加至152萬和137萬。

研究自2022年開始,一共有51位來自世界各地作者參與,報告顯示,全球肝癌的成因分布出現改變,因長期過量飲酒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而患上肝癌的比例上升,乙肝和丙肝的相關比例則稍為下降。

死亡病例會由76萬增加至137萬

報告亦指出,全球至少有60%的肝癌個案是可以預防的,若無任何措施,全球肝癌新發病例將會由2022年約87萬宗增加至152萬,死亡病例亦會由76萬增加至137萬;相反,若積極推動預防措施,每年將新發病例減少2%至 5%,預計在2050年最高可減少1,700萬個肝癌新症及1,500萬個相關死亡個案。

抗病毒治療及高危群組篩查可有效防控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指出,中國的肝癌病例數目佔全球整體的四成,當中六成患者是由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致。因此,加強肝炎疫苗接種、抗病毒治療及高危群組篩查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而西方則以代謝病相關脂肪性肝炎為主因,因此解決肥胖問題才是首要。

左起:第一作者兼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
左起:第一作者兼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

 

報告指出若無任何措施,全球肝癌新發病例將會由2022年約87萬宗增加至152萬。
報告指出若無任何措施,全球肝癌新發病例將會由2022年約87萬宗增加至152萬。

 

預防慢性肝病需從生活習慣入手

另一位有參與報告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表示,肝癌大多數與慢性肝病有關。接種肝炎疫苗可有助避免病毒感染,而預防慢性肝病則需要從生活習慣入手,包括減少酒精攝取及控制體重以護肝,均衡飲食和保持適量運動可以有助改善肝功能。

由於肝臟和肺部本身沒有痛覺神經,加上早期的癌症症狀不明顯,診斷相對困難,導致過半病人在發現患病時已屆癌症的中晚期,影響治癒率,兩種癌症的5年相對存活率不足30%。

莫樹錦:推行全民早期肝癌與肺癌篩查刻不容緩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認為,肝癌與肺癌被視為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主要是因為患者多於晚期才確診。過去20年,香港癌症相關死亡個案持續上升,由1992年超過17,000宗增至2022年超過35,000宗,因此針對此兩類癌症推行全民早期癌症篩查已是刻不容緩。

記者、攝影:何姵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