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品牌檢討︱學者倡再細化深入定義 何謂國際或世界級賽事 本地流行程度亦列入考慮

文體旅局日前宣布多項優化「M」品牌計劃措施,包括資助將聚焦國際級體育盛事,審批時會考慮賽事對推動香港體育、旅遊推廣成效及經濟效益;並改為按活動評分決定資助額。議員及學者均歡迎政府公布優化「M」品牌計劃的措施和推行安排,其中有學者認為要再細化深入定義何謂國際或世界級賽事。

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今(2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M」品牌計劃已推行超過20年,應該需要細化和優化,尤其是去年發生國際邁阿密CF表演賽球星美斯缺陣事件,可見有很多不足地方,需要在運動法律、運動商業管理和運動傳銷方面都要做得更好,他個人非常支持優化「M」品牌計劃,相信這一次是進步的決策。

早前香港足球盛會獲「M」品牌認可。M品牌網站截圖
早前香港足球盛會獲「M」品牌認可。M品牌網站截圖

 

七欖。M品牌網站圖片
七欖。M品牌網站圖片

 

今年3月「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 獲「M」品牌計劃認可,並獲得上限為1,700萬元的補助金。資料圖片
今年3月「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 獲「M」品牌計劃認可,並獲得上限為1,700萬元的補助金。資料圖片

 

劉永松支持優化「M」品牌計劃,相信這一次是進步的決策。資料圖片
劉永松支持優化「M」品牌計劃,相信這一次是進步的決策。資料圖片

 

陸瀚民期望未來加強打造自身的「M」品牌,成為代表優質有質素的保證。資料圖片
陸瀚民期望未來加強打造自身的「M」品牌,成為代表優質有質素的保證。資料圖片

 

應盡量爭取舉辦更多正規賽

未來新安排下會對有關申請嚴格甄選,集中支持世界級水準的大型體育賽事。劉永松認為,要再細緻及深入定義何謂國際或世界級賽事,名字是「世界級」不代表它就是世界上主流的活動,所以不應單單以表面去理解,如早前得到「M」品牌的五人制棒球世界盃(Baseball 5),於香港並不流行,甚至很多人不認議。因此,也應該從活動在香港的流行程度、世界排名、是否主流項目、有否進入奧運項目等等作細緻理解。

他又認為,很多時邀請賽及表演賽,都未必會派出最好的球員出賽,因此應該減少舉行,反而應盡量爭取舉辦正規賽,以及要多元化地推動運動產業, 增加吸引力。

新安排下,日後每半年只資助最多3項表演賽或邀請賽。他指這個限制非常好,若短期內太多賽事出現,對於全面推廣不同項目會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新聞:
「M」品牌檢討︱羅淑佩:將聚焦國際級體育盛事 考慮對港經濟效益 改按評分資助600萬至1500萬元
「M」品牌完成檢討 消息:日後將不再資助亞洲或區域性賽事 只接受國際級體育盛事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在同一節目表示,今次提出的優化措施,無論對大型體育賽或表演賽,質素都更加有保證,是向盛事經濟方向推進。今次加強監察,亦正正回應了去年美斯風波,無論在球員陣容及觀眾人數,若達不到指標,可於資助上有所調整。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