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債券市場埋著「定時炸彈」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近期發布的報告敲響了全球金融市場的警鐘——美國債務規模正以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32年將突破50萬億美元。這一預測不僅揭示了美國財政政策的不可持續性,更對全球固定收益市場,尤其是長期債券的前景投下陰影。隨著特朗普政府推動「大而美法案」(Big and Beautiful Act),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債務貨幣化與通脹風險加劇,長期債券投資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的債務問題不是甚麼新話題,但近年來的增速令人瞠目。2023年,聯邦債務總額已突破36萬億美元,而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擴張政策(包括減稅、增加軍費及基礎設施支出)正加速這一趨勢。美銀警告,若現行政策延續,美國債務將在2032年突破50萬億美元,佔GDP比重將飆升至185%。

更令人擔憂的是,債務利息支出正成為財政的沉重負擔。2025年,美國國債利息成本預計高達1.8萬億美元,佔GDP的6%。隨著美聯儲可能維持較高利率以對抗通脹,債務融資成本將進一步攀升,擠壓政府在其他關鍵領域的支出能力。

長期債券市場目前正面臨三重壓力。一是供應激增,為填補財政赤字,美國財政部持續加大債券發行量,每周發行規模超過5000億美元。私人市場難以消化如此龐大的供應,導致債券價格承壓、收益率攀升。二是需求萎縮,傳統買家(如美聯儲、外國央行)正減少美債持倉。美聯儲縮表政策持續,而中國等主要債權國也在多元化外匯儲備,減少對美元資產的依賴。三是通脹與政策不確定性,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進口成本,加劇通脹,限制美聯儲減息空間。如果通脹長期高於2%目標,長期債券的實際回報將進一步縮水。

面對債務風險,投資者正重新配置資產。作為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在今年上半年上漲26%,創1980年以來最佳表現。美銀建議投資者縮短久期,轉向高收益債或短期國債,以規避利率波動風險。貝萊德警告,債務激增可能削弱美元信用,加速全球「去美元化」進程。

美銀首席策略師哈內特認為,美國政府唯一能支付「大而美法案」的方式,就是製造一個「大而美泡沫」——通過債務貨幣化維持經濟增長,但這終將導致市場崩盤。

債務危機已非遠慮,而是近憂。長期債券市場的高波動性、通脹風險及政策不確定性,使其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危險資產」。投資者應審慎調整策略,增加黃金、大宗商品等抗通脹資產,並密切關注美聯儲政策動向。

在未來的日子\xf9堙A美國看上去很難扭轉財政赤字擴張的趨勢,不知道哪一天早上醒來,全球金融市場又要迎來一場由債務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