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縣檢警對話華社 聚焦治安與執法

洛杉磯中華總商會8月21日(周四)下午於縣司法大樓舉行社區領袖座談,洛杉磯縣地檢官霍克曼(Nathan Hochman)與縣警長盧納(Robert Luna)出席,與華社領袖就治安問題面對面交流。

會場出席人士包括羅省中華總商會主席莊佩源、羅省中華會館主席聶澤英、聖蓋博市議員丁言愉、社區領袖吳程遠、華埠大聯盟主席馬樹榮,以及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會長熊文勝等。

霍克曼表示,上任後推動「務實中道」路線,不走極端嚴懲或單一寬鬆。對累犯、暴力與涉槍案件堅持起訴監禁;對初犯非暴力者,則以社區服務、戒毒治療或賠償等矯正方式替代監禁,完成者可申請撤罪。他指出,已終止先前「不考慮法律與證據」的禁訴政策,回歸專業與責任。

在重點犯罪方面,檢方聚焦「組織零售竊盜」與「住宅爆竊」。霍克曼指出,藉由36號提案,對屢犯竊盜可提起重罪訴訟,今年已在全縣提出逾1,600宗案件。他並向商家推廣中英文「竊盜必究」貼紙,已發出超過一萬張,呼籲小商戶勇敢張貼以發揮嚇阻作用。

針對入屋盜竊與銷贓網絡,檢方除了起訴竊匪,亦與亞馬遜、臉書、eBay等電商平台合作追查「銷贓者」,並結合車牌辨識系統(ALPR)、即時監控中心與無人機等新工具,增加破案率,目標恢復2014年前後的治安水準。

霍克曼也說明新的保釋制度,依罪名與風險分級:輕罪可即時釋放,中重罪則由值班法官審查決定保釋。對慣犯,警方可申請覆核,避免漏洞。他同時強調,仇恨犯罪、人口販運與白領犯罪為優先偵辦,鼓勵社區提供線索。盧納警長則指出,縣警局成立「犯罪策略單位」後,透過數據與社區合作,今年縣內「第一類犯罪」(暴力及財產罪)下降約10.3%。為提升透明度,警局將隨身攝影機影像平均在20至25天內公開(法律規定45天),並逐步汰換300多輛巡邏與運囚車,改善每日約1,400人次的運囚流程,減少因車輛故障導致延誤出庭的問題。

在移民執法上,盧納重申縣警局遵循SB54及郡級更嚴格規範,不主動執行民事移民法,僅在聯邦法官簽署司法令狀下配合。今年5月以來,僅約二十餘宗交付個案,均涉及嚴重罪犯。他並提醒社區注意南美犯罪集團針對富裕社區犯案的趨勢,建議強化鄰里守望並善用ALPR等防護措施。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洛杉磯縣地檢官霍克曼、縣警長盧納與多位華人社區領袖8月21日在郡司法大樓舉行座談會,聚焦打擊盜竊與治安合作。記者丁青攝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