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萊上台後,雖然通脹率大幅回落,阿根廷財政在14年來首次實現盈餘,但民眾生活卻愈發艱難。
35歲的比亞洛古爾斯基是一名通訊教師,每天在布宜諾賽勒斯郊區的職業學校裏連續授課12小時,卻常為了節省開支而忍饑到深夜才吃飯。「每月15日我就沒錢了,只能向我母親要吃的」,他的月薪最好時也不過450美元,支付完通勤費用和270美元的房租後,幾乎沒有結餘。
在米萊推動阿根廷「經濟奇跡」中,比亞洛古爾斯基的困境並非個例。
公共開支銳減、薪資凍結、生活成本飆升,正讓更多民眾陷入類似困境。2024年10月,超過十萬名大學生與教職員工走上布宜諾賽勒斯街頭,抗議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預算削減。政府衛生預算被削減20%,慢性病專項支出銳減60%,大量患者在「吃飯還是買藥」之間做出艱難選擇。社會福利體系的斷崖式收縮,使得弱勢群體的生活更加艱難。
西班牙社會與經濟趨勢研究所的調研報告指,「儘管阿根廷宏觀數據有所改善,但社會現實令人擔憂。」
2024年末,阿根廷貧困率已攀升至53%,最低薪資的實際購買力縮水28%,創下自2001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分析師稱,儘管社會壓力巨大,米萊的支持率仍保持在50%左右,「他(米萊)是在用經濟指標來換取社會容忍度,但是不知道這種忍耐還能持續多久。」
面對爭議,阿根廷內閣首席部長弗蘭克斯承認,米萊不可能在一個任期內完成所有改革目標。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改革陣痛,可能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