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強震掀海嘯警報 地震專家:太平洋沿岸皆受威脅

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周二發生8.8級地震,引發太平洋地區海嘯警報。南加沿岸地區隨即提升防備,但周三早上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已解除南加海嘯警戒。洛縣與橙縣部分海灘曾短暫封閉,提醒民眾遠離水域。洛杉磯加州大學地震專家孟令森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指出,此類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環太平洋地區皆有潛在風險。

孟教授表示,這次地震屬於典型的「俯衝帶密沖型地震」,震中位於海底,造成垂直斷層活動,進而引發大範圍水體擾動,形成海嘯波。「就像在床上鋪了一條毯子,猛力一抖,整片都會翻動,海水也是一樣的道理。」他說,太平洋周邊多為俯衝帶地形,因此任何一處的強震都可能波及整個海域。

根據目前觀測數據,夏威夷、中途島一帶出現約0.5至1.5公尺的海嘯波高,屬於中等等級,未對建築或人員造成嚴重威脅。國家海嘯預警中心最初針對夏威夷發布警報,稍後調整為「海嘯注意報」(Tsunami Advisory),南加地區亦發出提醒,但未要求民眾疏散至高地。

對於南加沿岸的實際風險,孟教授指出:「加州海岸地形相對內凹,加上海底坡度大,海嘯波難以深入內陸,但仍有必要發布預警,提醒靠近海灘的民眾暫時遠離。」他強調,海嘯波可能有主波與尾波,前者較大,後者雖小卻常因海底地形散射而延遲出現,仍具潛在危險。

談及本地未來發生類似災害的可能性,孟教授表示,加州屬板塊邊界地帶,但多為走滑斷層,並非典型可產生巨大海嘯的俯衝帶。不過,他提醒,外海仍有具潛在海嘯風險的斷層,歷史紀錄顯示1812年三巴布拉曾可能發生過一次與海嘯相關的大地震。

至於海嘯預警系統的運作,孟教授解釋,現行系統主要根據地震規模與斷層類型快速發布初步預警,之後透過深海壓力感測器與岸邊潮位儀實測數據,修正與調整警報等級。「跨洋海嘯抵達需數小時,足以提供預警與反應時間,但若地震發生在近岸,將幾無預警時間,這才是更需防範的部分。」

他呼籲民眾,一旦接獲注意報或警報,應避免靠近水域,特別是從事沖浪等活動者更應暫停數小時,直到官方宣布風險解除。「這次地震雖未造成重大災情,卻再次提醒我們,環太平洋任何一地的地震,都可能牽動整個海洋的變化。」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