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劇院舞劇《白蛇》紐約首演

上海大劇院原創舞劇《白蛇》於林肯中心海外首演。該劇將東方舞台美學與國際化當代表達相結合,芭蕾、中國古典舞等多舞種融合,展示了上海乃至中國當代舞台作品的審美與活力。

舞劇《白蛇》脫胎於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在古典「白蛇」故事情節元素的基礎上,以舞蹈語言構建出非線性、多維度的敘事空間,為千年傳說賦予全新生命力,使中國傳統故事在當代文化語境下展現多元價值與深度共鳴。劇中,「當代」妻子、丈夫、心理醫生,對應著「古代」白素貞、許仙、法海,小青則穿梭其間,象徵著天真爛漫、追尋自我的「本我」。在保留傳統故事中的遊湖借傘、斷橋相會、端午驚變、水漫金山等經典橋段的同時,該劇創造出現實世界和意識空間兩個時空,角色融合古今、互為呼應、虛實對照。

正如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所言,「藝術是人與自然的相乘,我們做舞劇,就要創新,希望更多舞種能夠融合」。2019年,「用西方芭蕾與中國古典舞相結合的形式講述傳統白蛇故事」的大膽想法,使藝術總監譚元元與張笑丁一拍即合,共同開啟了舞劇《白蛇》的嶄新之路。在今年全新升級的《白蛇》2.0版本中,青年編舞王培先的加入,融合了更多現代舞元素,展現白蛇內心世界中的荒誕與「變形」,多舞種彙聚,打破傳統故事與藝術形式的邊界,舞劇《白蛇》以大膽創新的藝術語彙,叩問著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與自我「纏鬥」的時刻,在布滿荊棘的自我探尋之路上堅定地向世界宣告:「我們終將成為自己」。

為了此次赴美演出,舞劇《白蛇》再度彙聚海內外「夢之隊」主創與演員,由藝術總監譚元元親自率隊「出海」。兩組卡司各具特色:蘇州芭蕾舞團團長助理、首席主要演員敖定雯,上海芭蕾舞團副團長、首席主要演員吳虎生,上海歌劇院舞劇團首席演員譚一梅及宋雨組成「水月」組;美國辛辛那提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劉思睿、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主要演員孫佳勇、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王念慈、蘇海陸組成「巳意」組。來自上海歌劇院舞劇團的演員們,則將構建象徵「傳統與現代」「束縛與自由」的群舞陣型,作為主角心理的具像外化,為舞劇鋪陳極具東方美學意蘊的畫面。

為更好向世界展示當代「東方舞台美學」,舞劇《白蛇》按照大衛•寇克劇院的技術要求1:1舞台復原,對部分舞段精心再調整,音樂、舞美、服裝同步雕琢。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鋼琴家許忠以「節氣」為靈感,為音樂注入大自然的節律。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及殘奧會閉幕式燈光設計蕭麗河、多媒體藝術家豐江舟組成舞美「夢之隊」,超越對《白蛇傳》傳統場景的設置,以「大鐘」「方圓」等極具象徵意味的視覺符號呈現空間變換和角色內心。服裝造型設計大可致力於給舞台服裝以高定秀場的高級質感,蛇鱗紋理、手染水袖、古典刺繡與現代剪裁的融合,在東方古韻之間融合時代風尚。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舞劇《白蛇》脫胎於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

服裝造型設計,在東方古韻之間融合時代風尚。

舞劇《白蛇》將東方舞台美學與國際化當代表達相結合。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