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管局前主席蘇澤光早前在香港書展上為其《不說不可能,從廣州街童到機場主席》新書舉行分享會,並與多位重量級嘉賓對談,鼓勵年輕人應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認為是香港最有利的條件。
寫作初衷源於「感恩」
蘇澤光在分享中坦言,寫作的初衷源於「感恩」,「十二歲從廣州來港,不懂英文、沒穿鞋,居然能夠在香港得到這麼多機會」。他回顧60多年職業生涯,認為每個階段都與香港的時代變革緊密相連。
在60至70年代,他投身政府部門,參與清拆、廉政建設,見證香港從社會動盪走向法治秩序;80年代,轉入新鴻基證券,推動股市平民化與國際化,助力香港奠定國際金融中心基礎;90年代至新世紀,領導地鐵建設、推出八達通系統,推動香港文娛業;最終以機管局主席身份,主導機場第三跑道等重大項目的,將香港機場打造成「機場城市」。
強調「任何事情都可發生」
該書名為《不說不可能》,正是香港精神的體現。蘇澤光以自身從酒店雜工到在華爾街促成大交易的經歷為例,強調「任何事情,只要你有熱情、有堅定的信心,都可以發生」。香港歷經多次起伏,也能逆境翻身,支撐這不變法則,正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
當年「將華爾街帶到街市」
蘇澤光與嘉賓對談時,前新鴻基證券私人銀行部主管何乃基回憶指,當年蘇澤光帶領團隊實現了這兩個目標,分別為「將華爾街帶到街市的每一個角落」,以及「將香港股票推銷到紐約、倫敦的金融中心」。他表示「Jack提到,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找一班聰明的人叫他們來做,發揮他們各有所長,才能做出來結果」。
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亦表示,蘇澤光能夠從困境中找到突破口。他在電訊盈科期間,力排眾議推出NOW TV、打造四網合一,並以購買英格蘭超級聯賽版權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其實我們開台幾年,已經超越了有線電視,不單止有TV的收入,還帶動了其他三網的收入,這個舉一反三真的很厲害」。
港鐵時期經常「走到最前線」
另一方面,前港鐵公司常務總監劉天成表示,蘇澤光曾凌晨帶領團隊鑽入地鐵隧道檢查維修,與前線員工同吃同住。他指出,蘇澤光教會他甚麼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管理,經常「走到最前線」。
香港機管局行政總裁張李佳蕙則讚歎蘇澤光的「機場聯盟」構想,聯合倫敦、新加坡等全球十大機場建立對標機制,讓香港機場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不僅關注眼前業務,更着眼於未來30年佈局。
幸運是有一群很好同事
在問答環節上,面對年輕人關於創新優勢與機遇的提問,蘇澤光鼓勵年輕人應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認為這是香港最有利的條件。創新方面,他認為香港已經在很多領域體現了創新,並以八達通、NOW TV和機場無人機為例,表示這些就是創新。
對於「成功的定義」,他坦言從不覺得自己成功,最大的幸運是身邊有一群很好的同事,他們如今仍是終生的好友。他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看不同的風景」,去接受挑戰和學習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