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金融論壇(IFF)在香港發布《IFF全球人工智能競爭力指數報告》第三篇,金發局擔任官方觀察員。金發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表示,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因雙語優勢及與各方緊密合作,成為全球AI報告理想發布地,並指本港融入大灣區後解決資源限制,憑藉政府推動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計劃、國際化市場環境及鄰近內地市場的優勢,在人工智能(AI)人才發展上競爭力顯著。
穩定幣條例將生效 料港加密貨幣監管領先全球
區景麟表示,香港《穩定幣條例》8月生效後,其加密貨幣監管框架領先全球,AI可增強數碼資產領域信任、識別欺詐、降低數據中心能耗,並在KYC(了解你的客戶)等環節廣泛應用,本地初創企業已憑此拓展全球業務。
2030年AI人才缺口數百萬人
是次報告聚焦「人才發展」評估,顯示今年全球人工智能(AI)人才總數約為300萬人,並預測到2030年,相關人才缺口高達數百萬人。IFF特邀數據專家周建指,報告顯示全球AI人才可分為13大類、37種崗位,其中技術研發類佔比近33%,居首位;數據分析類以16%位列第二;而垂直應用場景中,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類崗位佔比8%,反映出相關領域的高關注度。
中美佔全球AI人才55% 八成人ChatGPT面世後入行
人才地域分布方面,周建指出,美國以32.6%的佔比居首,中國大陸地區佔22.4%,兩國合計接近55%,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及巴西亦進入前20。學歷與專業方面,88%的AI人才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等專業是主要來源。從業時長上,近80%的AI人才在AI領域工作時長低於3年,不少人在2022年底ChatGPT發布後進入該行業。
院校與僱主方面,周建提到,頂尖人才畢業院校多來自中美,如中國的清北復交、美國的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僱主中,Google、騰訊、阿里巴巴、華為、摩根大通、高盛等均躋身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