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藩市小商戶擔憂市府為增建住宅而放寬社區商業區高度限制,導致大量商戶被迫遷離。市規劃局估計,新劃分區域每年約有53家商戶受影響。
市參事陳詩敏(Connie Chan)周二提出兩項立法,旨在保障三藩市小商戶並為員工創造新機會。
其一為《地方法商戶保護法》,擬使原訂2026年夏天到期的臨時保護措施永久化,要求任何欲取代「歷史商戶」的計畫均須獲得有條件使用(CU)授權。
陳詩敏表示,小商戶是凝聚社區的核心,為城市營造獨特風貌,永久保護措施有助於在重劃與投機房地產興趣下維持其生存。
另一立法為《員工優先購置權法》(WOPA),創建管道讓員工在業主決定出售時組成合作社購買商戶。
該法適用於任何營利或非營利組織,規定業主須通知員工出售意向並提供財務資料;若為工會化工作場所,亦須尊重集體協約。
員工將有約30天時間考慮成立合作社並獲得優先出價權。
陳詩敏指出,商戶結業不僅使社區失去重要機構,也令員工受創,WOPA可協助長期業主交接、賦權員工並穩定社區商業走廊。
兩項立法目前由市府律師辦公室起草,正式提出後須擱置30天再送委員會審議。
《三藩市紀事報》報道,小商戶與倡議團體普遍肯定此舉但認為力度不足。Haight區商戶艾文斯(Christin Evans)指出,目前商戶「除了租約外幾乎無保障」,呼籲市府制定更全面保護措施。列治文區歷史書店Green Apple Books的卡普蘭(Benjy Caplan)則表示,業主對商戶命運「握有極大權力」。
金門餐廳協會執行董事湯瑪斯(Laurie Thomas)強調搬遷成本高昂,非工會施工每平方呎至少500元,工會施工可達1,000元。她認為,若能及早通知租戶重建計畫,對餐廳尤為重要。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