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袁國勇:死亡率低於流感 關節痛或延續數年 曾祈殷:香港無可避免出現輸入個案

基孔肯雅熱疫情近日在內地順德出現爆發,該病以埃及伊蚊及白紋伊蚊傳播。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昨日(23日)檢視蚊患最新情況,並討論預防基孔肯雅熱的措施。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今早(24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食環署主要通過誘蚊器指數監察白紋伊蚊指數,除人口密集的地區外,33個口岸亦是重點監察地方;而基孔肯雅熱是須呈報的傳染病,若本港出現輸入個案,署方會針對病人的背景及曾去過的地方等,加強清潔,避免在社區出現二次爆發。

食環署監測蚊患  誘蚊器指數較去年下降

李明偉表示,白紋伊蚊除可傳播登革熱外,亦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監察白紋伊蚊有助應對兩種疾病的傳播。每年6月是誘蚊器指數高峰期,暫時錄得9.5%,較去年及前年錄得明顯跌幅,部分地區如馬灣在7月份指數仍高,會作出針對性滅蚊的工作。而全城滅蚊運動早於3月便開始,除食環署外,還有20多個不同政府部門參與,希望在雨季前,清理積水,減少蚊子的滋生。當雨季來臨時,亦會做霧化工作,以減少高危地方成蚊的數目,控制白紋伊蚊處於低水平。

相關新聞:基孔肯雅熱|劉宇隆拆解病徵/治療方法/傳播途徑 感染率高隨時幾十萬人中招?

食環署通過誘蚊器指數監察白紋伊蚊指數。資料圖片
食環署通過誘蚊器指數監察白紋伊蚊指數。資料圖片

 

白紋伊蚊除可傳播登革熱外,亦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資料圖片
白紋伊蚊除可傳播登革熱外,亦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資料圖片

 

每年6月是誘蚊器指數高峰期,暫時錄得9.5%。資料圖片
每年6月是誘蚊器指數高峰期,暫時錄得9.5%。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基孔肯雅熱死亡率非常低,低於季節性流感,但認為市民仍不應輕視。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基孔肯雅熱死亡率非常低,低於季節性流感,但認為市民仍不應輕視。資料圖片

 

曾祈殷表示,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有高度重疊的情況。資料圖片
曾祈殷表示,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有高度重疊的情況。資料圖片

 

袁國勇:基孔肯雅熱恐致長期關節炎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另一節目表示,基孔肯雅熱死亡率非常低,低於季節性流感,但認為市民仍不應輕視。他指香港市民由於未曾接觸過基孔肯雅熱,對其沒有免疫力,一旦爆發可以很大規模。若長期病患者及長者受感染,可能會引致心臟及腦血管病,一般感染者的關節發炎腫痛,約有40%可以可能維持多於3個月,甚至有個別少數個案,可以長達幾年甚至令關節提早退化。他呼籲市民做好防蚊準備,若要到病毒爆發的地方,一定要塗好驅蚊劑,回港後14日內如有發燒要即時看醫生。

曾祈殷分析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差異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有高度重疊的情況。兩病相同的地方是發燒及出現皮疹,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基孔肯雅熱有嚴重關節痛,如手腕、足踝、手部或腳部微細的關節;登革熱則會出現骨痛,而皮疹亦以血點為主。基孔肯雅熱較少出現腦炎及心肌炎的情況,相比以下,登革熱出現重症或休克的機會會較大。

跨境人流或令香港出現個案

曾祈殷又指,香港白紋伊蚊分布相對普遍,現時順德出現大規模爆發,而跨境人流頻繁,出現個案是無可避免的情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