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龍鼓灘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西發展建議,提出以「智綠產業港」作定位,提供約301公頃新發展土地,當局擬在上述土地發展4個核心產業,包括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等。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2日)討論有關事宜,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表示,上述土地鄰近北部都會區、香港國際機場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具有優越的陸路和海路交通連接,正正適合4個核心產業發展。
料四大核心產業提供約3.5萬職位
何珮玲又指,當局建議上述土地採用現代化園區式發展,估計4個核心產業,即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能協同發展,可提供約3.5萬職位,如果委員沒有太大意見,擬在8月初舉行兩個月公眾參與活動,明年展開改劃等法定程序,2028年初展開龍鼓灘填海工程,目標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

政府建議在龍鼓灘及屯門西提供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資料圖片

發展局希望以「產業導向」的規劃布局。資料圖片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資料圖片

選委界洪雯。資料圖片

民建聯劉國勳。資料圖片
會上,選委界洪雯關注政府會否設立法定機構管理屯門西的產業布局,未來北都會否採用類近模式。何珮玲稱,當局未必一定會設立一個法定機構,可以為非法定機構,但該機構會負責營運產業土地,包括批撥土地、外出招商引入龍頭企業。
民建聯劉國勳認為,屯門西有內河碼頭,使其在物流方面具一定優勢,惟目前北都有不少物流用地,問到當局會否研究不同用地有不同物流定位,或釋放出部分物流用地,又問到上述項目的造價。
何珮玲表示,屯門西物流設施與北都有所不同,屯門西有不少物流產業正從事電子商貿,認為屯門西鄰近機場,和內地有其優勢。至於其他物流用地,她指當局會動態規劃。她續稱,目前未有造價數字,要待詳細研究後才有清晰數字,強調當局會做好融資安排。
記者:林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