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今日(22日)舉行出發儀式,30名「少年太空人」即將到北京、酒泉及西安的航天科研重地,學習天文科技知識,認識中國的航天業發展。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寄語同學們好好珍惜這個國家給予的寶貴機會,形容「體驗營不只是航天體驗的開始,也是夢想旅程的第一步。」
卓永興致辭時又提到,香港近年在航天業上的發展,例如去年6月,首次有港人獲選為國家航天工程的載荷專家。此外,理工大學科研團隊亦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為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援。卓永興指,香港能夠為航天任務貢獻力量,實在是一種榮幸,這同時是在激勵本港做好航天創科教育,以及培育科研人才,將香港建設成具影響力的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太空館館長何萬雄指,體驗營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對天文和航天科技的興趣、體驗中國航天員的訓練過程,和認識中國在航天科技上的發展及成就。體驗營今年加入不少新參觀點,包括航天育種核心示範基地、國家天文台武清觀測站及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等。





港生:國家航天科技變得更接近生活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中二生張倬僖是獲選「少年太空人」的一員,他表示,很好奇太空人的工作,包括他們是如何進入和發射飛船,也想更了解飛船的結構和運作原理,最期待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被問到近年本港有載荷專家獲選為國家預備航天員的感受時,他指感覺自己與航天科技的距離感減少,「國家航天科技變得更為接近生活」,又指「感覺與航天業有更緊密的聯繫,同時更增加了興趣。」
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中六生黃嘉熙則指,自己大學會選修理科,亦將持續進修,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踏入內地國營或私營企業,並親手設計火箭。提到在體驗營最有興趣的項目,他指是參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希望了解專家在實踐有關監測和研究碎片的工作。他笑言,「碎片像米粒般大,究竟要如何數一整個天的『米』?」
由康文署與中華總商會合辦的「少年太空人體驗營」在2009年首辦,今年已經是第十四屆,今年共有14男16女共30名參加者,都是中二到中六的中學生,他們來自28間學校。參加者將於本月25日起一連9日,前往參加內地各地點的體驗營。
記者:李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