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發展局終止元朗及洪水橋產業用地招標 元朗地交予科技園建構微電子生態圈

發展局今日(21日)宣布,為強化政府主導角色,加快產業在北部都會區(北都)落地,政府決定中止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用地的招標工作,以便為該兩幅產業用地作出更快、更實質安排。其中元朗福宏街與宏利街用地(即元朗市地段第545號)(元朗用地)交予香港科技園公司,以在元朗創新園建構微電子生態圈,將更好推動高增值新型工業化。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對政府持續增撥資源,支持創科產業感到非常鼓舞。科技園公司早年將位於元朗、大埔和將軍澳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目的是吸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先進製造業的企業,為香港抓緊這些重點科技發展的全球趨勢,促進新型工業化。新增的元朗創科用地將有助創新研究成果邁向下一進程,加快本地製造和落地應用。

主導方式運用兩幅用地  推動產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至於洪水橋及厦村第39A及39B區用地(即洪水橋市地段第10號)(洪水橋用地)納入發展局今年內完成並涉及更大範圍土地的政策研究,目標是由政府成立的公司以產業園區形式管理和營運該一帶產業土地。

佔地3公頃的元朗用地毗鄰元朗創新園及園內的微電子中心(見圖),元朗創新園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營運及管理。科技園網頁
佔地3公頃的元朗用地毗鄰元朗創新園及園內的微電子中心(見圖),元朗創新園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營運及管理。科技園網頁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為了引領及有效推動北都產業發展,政府必須靈活利用北都土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部署,以「動態規劃」理念,加速企業進駐及帶動區內發展。因此,經考慮創科及物流業界對區內產業布局的意見,以及政府對北都的產業部署,政府決定中止該兩幅用地的招標工作,按政府發展策略,以更能主導方式運用兩幅用地,使它們在推動產業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元朗用地改創新科技用途  配合科技園元朗創新園建構微電子生態圈

佔地3公頃的元朗用地毗鄰元朗創新園及園內的微電子中心,元朗創新園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營運及管理。為配合香港科技園公司計劃在元朗創新園建構蓬勃的微電子生態圈,政府掌握時機將元朗用地轉作創新科技用途。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將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作進一步討論,以敲定具體發展計劃。

洪水橋用地批予由政府成立的公司  透過靈活招商吸引企業落戶

另一方面,發展局正按2024年《施政報告》,選取洪水橋部分物流用地,探討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建設和營運產業園區。有關研究範圍為洪水橋北面約15公頃產業用地,而佔地8公頃的洪水橋用地正好毗鄰15公頃產業用地,倘一併納入研究,可讓日後園區公司有更充裕土地資源,達致規模效應。研究方向是把該等產業用地批予構思中由政府成立的公司,並由該公司負責按政府產業政策建設和營運產業園區,以及透過靈活批地和招商措施吸引企業落戶。局方亦會探討由園區公司撥出園區內部分土地,以短時間、低成本技術(例如模組化)建立產業空間,容納受發展影響的部分棕地作業。發展局會於今年內完成研究,接着啓動成立公司的工作。

發展局先後於2024年3月及10月以「雙信封制」公開招標,出售元朗用地及洪水橋用地,用以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當中部分樓面免租租予政府10年以便期間由政府以優惠租金轉租予受發展影響的棕地作業。兩幅用地原定於2025年7月25日截標。

劉國勳支持政府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更切合實際需要。資料圖片
劉國勳支持政府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更切合實際需要。資料圖片

 

劉國勳 : 支持政府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  更切合實際需要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對政府採納「動態規劃」更新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發展方向表示歡迎和支持,特別是果斷「中止」招標工作而非繼續延長,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以更切合實際需要。

對於當局正落實《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探討由政府成立和牽頭公司,選取洪水橋部分物流用地建設和營運產業園區,劉國勳相信由政府親自負責棕地安置工作會較合適,而由政府牽頭的公司可以不同形式運作,如以股份形式與市場合作共同發展,相信以此模式公私營合作發展產業園,將更具靈活度和彈性,他期望將由政府成立的公司可以參與北都不同土地的發展,令推展不同產業都可更具彈性地。

劉國勳指出,運輸及物流局正就現代物流圈、涉及36公頃的試點進行規劃研究,預料今年內公布結果,有關研究應與發展局將牽頭成立的公司涉及共約23公頃的產業用地互相配合,以更好協調土地的使用,做到協同效應。他建議政府可藉動態規劃,將洪水橋部分用地整合並撥予建設北都大學城,包括洪水橋站南面及北面的各約24公頃土地,可透過現有的產業用地,可加快發展大學城,既可提升整體產業鏈競爭力,並令北都大學城可更具規模,及回應專上教育的急速發展。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