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港人平均39歲便響健康警號 僅三成人分散投資 普遍仍視「現金為王」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結果指出,普遍受訪者預期健康問題會在67歲後才出現,惟資料顯示,受訪者平均在39歲時已出現健康警號。面對提早來臨的健康挑戰,港人預期健康相關的主要開支分別為預期藥物開支增加(43%)、重大疾病或手術相關費用上升(37%),以及因行動不便或殘疾而增加支出(35%)。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場總監林沛更預計,今年整體醫療費用增長達10%,遠高於一般通脹率。

值得注意的是,為維持晚年的獨立生活,大部分港人願意以不同方法去調整生活,分別是減少水電煤開支(40%)、選擇更實惠的膳食(30%),以及考慮跨境就醫(20%)。

儲蓄依賴現金 分散投資意識薄弱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在整體儲蓄與投資組合中,現金在流動資產中的佔比達45%,在25至34歲的年輕群體中,這一比例更高達53%。但整體仍低於亞洲平均的50%,佔比最高的日本則達到72%。

調查亦顯示,退休準備方面,55%的受訪者仍認為「現金為王」,視現金為首要資產。而第二位的退休金計劃,有31%受訪者認為其在他們的退休儲備中扮演重要角色。宏利香港及澳門退休業務部主管何精怡認為,這反映強積金制度在香港營運25年來的成效,港人已意識到強積金在退休儲備增值上的作用。她強調,市場強積金總資產已達1.3萬億港元,年化回報率平均達8.6%。

然而,調查中僅有30%的受訪者認為分散投資在籌劃退休組合時很重要,而且在各個年齡層中,僅三分一人選擇分散投資為首要目標。何精怡提醒,過度集中於某些資產會增加市場波動影響回報的風險,因此做好分散投資至關重要。

逾半受訪者對退休儲蓄信心不足 專業建議成關鍵

同時,調查發現,5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退休儲備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專業理財顧問協助的情況下,66%的受訪者對退休儲備有信心,而沒有專業協助的受訪者中,僅有29%有信心。

調查指出,高達77%的受訪者認為,健康的真正意義在於「能自主生活,做自己重視的事」上,多數受訪者表示,寧願擁有一個充實至75歲的人生,而非平淡地度過80年。

是次調查於今年1月至2月期間進行,訪問了亞太區九個市場共9,000名25歲以上成人,其中包括1,000名香港受訪者。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