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被遺忘社區 樓價十年翻倍

一份新報告顯示,紐約市數十個被遺忘的社區已成為房地產熱點,房價在過去10年翻倍或更多。

《紐約郵報》報道,位於布碌崙橋及曼哈頓橋之間的兩橋區(Two Bridges)房價漲幅最大,根據PropertyShark數據,中位銷售價從2014年的42.3萬元,飆升288%至2024年的逾160萬元。

這巨大增長來自高端房地產開發,如櫻桃街(Cherry St.)225號的One Manhattan Square,這棟海濱摩天大樓的頂層公寓月租高達4.5萬元。報告作者泰斯(Eliza Theiss)表示,「像這樣的重大高端項目迅速改變了該區,社區被奢侈化壓倒。」漲幅次高的社區包括皇后區的微風點(Breezy Point)及漢米爾頓海灘(Hamilton Beach),以及布碌崙的紅鉤(Red Hook)及格里森海灘(Gerritsen Beach)。

微風點中位銷售價過去10年漲192%,從2014年的24.8萬元,升至2024年的72.5萬元。漢米爾頓海灘中位銷售價漲172%,從17萬元升至46.2萬元。

這些海濱區在2012年颶風襲擊時受重創,摧毀房地產及環保基礎設施,但在實施洪水減緩及其他環保措施後,富裕投資者注意到機會並湧入。泰斯表示,「災後恢復努力提升了社區的安全及吸引力。」此外,2020年疫情爆發時,遙距工作趨勢增加了對交通不便的海濱區需求。

紅鉤位中位銷售價漲150%,從10年前的79萬元,升至去年197.5萬元;格里森海灘中位銷售價漲136%,從22萬元升至52萬元。

格里森海灘的鄰近熱門區海軍公園(Marine Park)及羊頭灣(Sheepshead Bay)助長了興趣,泰斯稱之為「溢出效應」。

另一方面,7個紐約社區──其中6個在曼哈頓的中位銷售價同期下降。

位於東40街至43街夾第1大道至第2大道間的都鐸城(Tudor City),中位銷售價跌17%,從2014年的40.2萬元,降至去年33.5萬元。蘇豪區(SoHo)中位銷售價縮減6%,從340萬元降至320萬元;熨斗區(Flatiron)降6%,從154萬元降至148萬元。本報訊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