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修訂國際創新中心規模 降發展密度及用地面積 與上碧瑤灣保持逾百米間距

香港大學今日( 11日 )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匯報國際創新中心發展計劃的初步建議修訂方向,當中包括調整選址的邊界,將一幅現規劃為「住宅(丙類)」的用地納入擬議選址範圍,總用地面積較原方案減少7,000平方米,即約15%;並保留更多綠化地帶,調整後的選址邊界將與上碧瑤灣保持超過100米的間距,並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現有建築物保留至少30米的距離。

降低發展密度及用地面積  保留逾75%綠化地帶

港大表示,修訂方向降低發展密度及用地面積,採納南區區議會及社區人士的建議,調整選址邊界,在調整選址邊界後,將可保留超過75%的綠化地帶(約3.2公頃)。餘下綠化地帶將主要用於提升連接性,港大將繼續探討其他措施,盡可能保留更多樹木,並透過創新設計進一步提升用地的綠化覆蓋率。 

另外,港大建議增建一條貫通國際創新中心的道路,以促進內部的行人和車輛流通。國際創新中心亦計劃開放這條道路供公眾使用,進一步改善區內的交通暢達性,緩和薄扶林道和域多利道人車流的潛在壓力。

港大強調,調整後的選址邊界將與上碧瑤灣保持超過100米的間距,並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現有建築物保留至少30米的距離。此外,國際創新中心未來的設計將包含景觀及通風走廊、林蔭大道和綠化休憩空間等元素。國際創新中心的建築高度和佈局設計,亦將與周邊現有發展互相協調。

港大又強調,不會在國際創新中心内設置P3 或 P4 生物安全級別的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均會符合嚴格的國際安全標準和指引管理。

港大歡迎城規會委員就大學今日的匯報提出正面意見及具體建議。港大在未來數月將繼續與不同持分者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制訂修訂發展計劃。港大目標在2026年3月提交修訂發展計劃及分區計劃大綱圖的相關修訂供城規會考慮。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