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議員促政府訂立網絡安全法 倡參考內地網絡實名制

網絡詐騙已成為本港主要的罪案之一,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今(9日)提出無立法效力的議員議案,稱有組織集團和機構會「用盡方法」行騙,政府應研究訂立網絡安全法,建構完善的反網絡詐騙體系。

邱達根籲加強網絡安全防護 應對跨境詐騙威脅

邱達根表示,預期網絡詐騙未來仍然會持續發生,包括網騙、電騙等,且多由有組織集團和機構策劃,聘用大量人手使用高科技,只要發現防守較寬鬆的地方,便會「用盡方法」行騙,且絕大部分是跨境作案。至於電話騙案,他指目前市民已高度戒備,不會接聽3字頭、5字頭的電話,雖可避免部份騙局,但同時對醫院、警署等部門打出的電話,造成不便。

他認為政府必須及早做好準備,為市民建立更堅實、穩妥的財產安全保護屏障;並研究訂立網絡安全法及相關法規,並積極推動官、商、民三方協作,建構完善的反網絡詐騙體系。

他強調,政府須未雨綢繆,為市民建立更堅實的財產安全防護機制,同時研擬訂立《網絡安全法》及相關法規,並推動官、商、民三方協作,構建完善的反詐騙體系。

邱達根表示,預期網絡詐騙未來仍然會持續發生。資料圖片
邱達根表示,預期網絡詐騙未來仍然會持續發生。資料圖片

 

鄧炳強表示,2025年1月至5月的詐騙案錄得17,077宗。資料圖片
鄧炳強表示,2025年1月至5月的詐騙案錄得17,077宗。資料圖片

 

管浩鳴表示,網絡詐騙的跨境性和匿名性令執法難度大增。資料圖片
管浩鳴表示,網絡詐騙的跨境性和匿名性令執法難度大增。資料圖片

 

陳沛良認為,香港現時針對欺詐行為的法例屬較被動性質。資料圖片
陳沛良認為,香港現時針對欺詐行為的法例屬較被動性質。資料圖片

 

網絡詐騙已成為本港主要的罪案之一。資料圖片
網絡詐騙已成為本港主要的罪案之一。資料圖片

 

陳沛良倡議加強跨境合作 應對AI深偽詐騙

選委界議員陳沛良認為,香港現時針對欺詐行為的法例屬較被動性質,往往是受害人出現財務損失後,才會選擇報案並協助執法部門調查,而人工智能「深偽技術」的出現,偽冒政要和名人推介投資計劃,短時間內在平台廣傳,導致有不少人受害。

他指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由於騙徒身處異地,以智能化、隱蔽化、虛擬化的方式遙距詐騙,大大增加警方偵查難度,建議當局未來考慮組織和聯絡內地公安部、澳門司法警察局,甚至台灣的內政部警務署,綜合資源共同舉辦兩岸四地聯合會議,根據最新型的犯罪模式及趨勢進行情報交流。

管浩鳴倡強化法律監管 借鑑國際經驗

選委界管浩鳴表示,網絡詐騙的跨境性和匿名性令執法難度大增,認為政府應該透過法律明確釐清網絡安全的責任;政府部門、金融和電訊公司等關鍵行業的機構亦須肩負起保護用戶數據的義務。他又指,政府需要加強數據保護,可借鑒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嚴格規範個人數據的收集和使用,以及內地的《網絡安全法》,明確實行網絡實名制,相信可大大減少匿名詐騙。

首5月逾1.7萬宗詐騙案 網上騙案佔七成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2025年1月至5月的詐騙案錄得17,077宗,比去年同期上升8.4%,其中網上詐騙案佔總案件的70%,比去年同期增加18%,涉及金額則下跌24.3%,顯示騙徒手法不斷變更,防範工作必須與時並進。

他又表示,法律改革委員會在2019年成立小組委員會,就電腦網絡罪行展開研究,建議制定一項全新針對電腦網絡最近的法例,涵蓋非法取覽、截取、干擾電腦數據系統等,目前法改會正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警方亦一直積極參與國際協作。

記者:曾卓琳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