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市長羅偉(Daniel Lurie)上任滿半年,據《三藩市紀事報》報道,他競選期間最矚目的承諾之一——六個月內新增1,500個無家者庇護床位——已告作廢。市府表示,已轉向更有針對性的策略,集中改善幾類支援服務,包括危機穩定、短期戒毒治療、庇護所的臨床資源以及臨時租金補助。
市長無家者及健康政策首席顧問莫迪(Kunal Modi)向《紀事報》證實,羅偉與其幕僚經檢討後,決定不再以單一數字作為施政目標。他強調:「我們若只是為了達標,硬撐出一大堆床位,未必真能讓人走出街頭。」
羅偉去年競選時曾表示,1,500張緊急庇護床位是結束露宿問題的關鍵,甚至揚言半年內可望「終結街頭露宿」。雖然他後來放棄了「半年」這一目標,但仍保留了「增床」的承諾。今年3月,他更以行政命令形式將該數字列為首六個月的執行指標,涵蓋傳統庇護所以及為成癮及精神病患提供服務的設施。
但市府團隊後來認為,應將資源集中於補足既有服務缺口。根據莫迪說法,羅偉上任以來,已增設數百個過渡性住房床位,並預計年底前可開放逾1,000個名額。
市府現已啟用的其中一項新設施,是位於基利街822號(822 Geary St)的16床行為健康中心,為需精神或藥物治療的人士提供替代選項,減少他們被送往監獄或急症室的情況。今夏市府還計劃開設一間「康復導向」的庇護所、一個短期健康休養中心,以及數個戒毒過渡房項目。
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成癮研究學者赫弗利斯(Keith Humphreys)表示,羅偉轉向設立無毒住房的策略屬「平衡做法」。
羅偉亦繼續利用2月簽署的新法,來加快與無家、成癮及精神健康有關項目的審批流程,並開放接受私人捐款以補助市政開支。今年5月,他宣布籌得3,750萬元私人捐款,用以拓展庇護設施及輔助服務。
儘管羅偉調整策略,部分街頭露宿者仍對前景感到懷疑。在第六街一帶長期露宿、年約36歲的卜比(Nicholas Pope)坦言,他販售雜物所得收入多用於購毒,過去也曾接受藥物輔助與住院治療,但「戒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他而言,最艱難的就是戒除芬太尼。
對於羅偉而言,如何將政策落實至實質成效,仍有待觀察。前市參事佩斯金(Aaron Peskin)直言,早知羅偉的承諾難以兌現,「現在他終於面對現實,這確實是一種撤退,但同時也是一種成熟的展現」。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