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海外建立同性伴侶關係的香港人可能會在港有更多權利

香港政府週三提出一項登記制度,承認在海外建立的同性伴侶關係,賦予此類伴侶在香港的更多權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表示,擬議的製度將允許在海外結婚、建立民事伴侶關係或民事結合的同性成年伴侶登記,前提是這些關係在當地司法管轄區獲得法律承認,且其中一方為香港居民。

登記後,夫妻將享有多項權利,包括在獲得同意的情況下參與親人的醫療決策。對於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成年患者,其伴侶可以作為監護人參與決策。

他們也享有為其伴侶處理死後事務的權利,包括認領遺體並決定其遺體是否可用於醫療、教育或研究。

同性伴侶不能結婚或在香港登記民事伴侶關係。但香港當局出於稅收、公務員福利以及其他實際原因(例如受扶養人簽證),承認在國外登記的同性婚姻。

政府的許多讓步都是透過法律挑戰贏得的,近年來,香港社會對同性婚姻的接受度不斷提高。

政府的這項提議是對最高法院2023年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的回應,該裁決支持建立一個承認同性伴侶權利的框架。這項裁決並未賦予同性伴侶完全的婚姻權利,但對著名民主運動家岑子傑來說,這無疑是部分勝利。岑子傑曾為爭取承認在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而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法律鬥爭。

岑子俊因參與非正式初選而根據北京實施的國家安全法被判處四年多有期徒刑,他於五月獲釋。

沙姆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異性戀伴侶不需要在海外登記結婚才能獲得當地的承認,並質疑同性伴侶為何必須這樣做。

他也建議政府允許同性伴侶享有與異性伴侶平等的探視權利。

他說:「我希望政府能夠聽取社會和社區的意見,嘗試制定一個不超過社會接受水平的解決方案,同時滿足同性伴侶的期望並避免法律挑戰。」

非政府組織香港婚姻平權會的聯合創始人邱騰華表示,政府文件「非常保守」,「遠遠不能讓人接受」。

他說,他不明白為什麼只有那些在海外結婚或建立伴侶關係的人才有資格享受這些措施。

「我們認為這將造成明顯的不平等,因為未在海外結婚的本地同性伴侶將沒有資格登記他們的關係。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而且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訴訟,」他說,並補充說他希望該法案能夠提供更多細節。

預計政府稍後將向立法機關提交一份法案。議員將於週四討論該文件。

一些親北京的立法者公開反對賦予同性伴侶平等權利,堅持婚姻只應是男女之間的傳統觀點。

政府表示,有關建議是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後作出的,並補充說,對於承認同性伴侶關係存在不同意見,政府須取得平衡,以免造成社會分裂。

新聞來源:美聯社

封面圖片:ADOBE STOCK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