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在今年一月份重返白宮後,於上任首日即簽署行政命令,試圖限制部分移民新生兒的出生公民權。此舉隨即在全國引發強烈反彈。麻州與康州的總檢察長明確表示,該政策在兩州不具法律效力,並誓言將透過司法途徑捍衛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賦予的公民權。
麻州總檢察長坎貝爾(Andrea Campbell)與康州華人總檢察長湯偉麟(William Tong)近日在一場線上聯合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儘管美國最高法院剛剛做出裁決,暫時解除對該行政命令的全國性禁令,但麻州和康州將繼續保護在州內出生新生兒的憲法權利,拒絕該命令的實施。
「該行政命令在麻州不會生效。公民權不能也不應取決於你出生在麻州、紐約州還是德州。」坎貝爾總檢察長說。
美國最高法院的最新裁決並未直接針對特朗普行政令是否違憲做出判決,而是撤銷原先阻止政策生效的全國性禁令,將案件發回下級法院審理,並推遲行政令生效30天。這一做法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實施打開可能性,但也帶來更大的法律混亂。
康州總檢察長湯偉麟指出,若未來30天內聯邦法院未能作出明確裁決,將導致新生兒出生公民權在不同州出現「拼圖式法律體系」,即某些州承認出生即是公民,而另一些州則否認,造成公民權在地理上的碎片化。他提出一個實例:「如果康州孕婦前往德州或賓州生產,孩子是否還能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這樣的法律不確定性令人難以接受。」
公民權和華人息息相關
根據今年1月20日特朗普所簽署的行政命令,聯邦機構將不再向以下新生兒發放美國公民身份:其母親為無證移民且父親既非美國公民也非合法永久居民;或母親為合法但臨時居留身分者,而父親同樣不具備合法身分。
該政策意圖打破自1898年最高法院「美國訴黃金德案」以來對第十四修正案的司法解釋—即凡在美國出生者,無論父母國籍或身份,皆自動成為美國公民。黃金德於1873年出生於舊金山,他的父母都是華人。一次出國旅行歸來時,移民局根據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拒絕他入境。黃金德為此將政府告上法庭,挑戰政府拒絕承認其美國公民身份的做法。聯邦最高法院在1898年的判決中支持了他的意見,認定根據第十四條修正案,每一位在美國出生的人都是美國公民,即使他父母是外國人亦不例外,並且這樣的特權即使有聯邦國會通過的法律也不能剝奪。
康州總檢察長湯偉麟表示,即便法律程序繼續拉鋸,康州將會以一切法律手段阻止該行政令落地,確保出生在康州的每一名新生兒,都獲得憲法保障的公民身份。
移民社群憂心忡忡
麻州移民與難民倡導聯盟(MIRA)的執行主任史威特(Elizabeth Sweet)指出,最高法院的這項裁決為各州決定公民資格的可能性打開了缺口。「這不僅危及數十萬移民家庭,也違背了一個多世紀來對憲法的基本認知。」
她強調,麻州將繼續成為移民的庇護州,不會允許種族歧視或排外政策主導公共政策。「我們將與全國各地的盟友並肩作戰,保護每一位孩子、每一個家庭的尊嚴與權利。」
事實上,麻州與康州作為新英格蘭地區的重要人口中心,擁有大量移民家庭,尤其來自中國、海地、多明尼加、巴西與中美洲的社區。若該行政令生效,不僅將影響新生兒的法律地位,也可能帶來教育、醫療與社會服務資源的混亂。學校與醫院將面對新一輪行政壓力,而家庭也將承受心理與經濟的雙重打擊。
第十四修正案是美國憲法中最具進步意義的條款之一,其核心精神是包容與平等。而出生公民權,正是這一精神在現實中的體現。未來數月,這場法律與政治交織的風暴仍將持續。然而,支持憲法、捍衛人權的聲音,必將在新英格蘭與全美持續迴響。本報記者李强波士頓報道

(左起)康州總檢察長湯偉麟同華人神探李昌鈺合影。 檔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