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過去二十年,美國聯邦國債迅速膨脹,儘管社會上早已有不少警告指出這將導致財政危機,但眼前更迫切的問題,卻是美國政府仍沉迷於債務帶來的「容易資金」。
人們往往擔心未來某日政府會無法再舉債,但現實是,債務依賴已經在當下造成了龐大成本。現在,美國每年光是支付利息的金額,就超過了軍事開支,與聯邦政府在醫療保險(Medicare)上的年度預算相當,僅次於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支出。換句話說,我們花在還債的利息,遠超過教育、基建、科研等公共項目。
這種現象代表,美國納稅人支付的稅金,愈來愈多被用於償還舊債,而非投入國家未來的發展。債務利息變成政府預算中的第二大支出項目,實已構成結構性風險。
過去幾年,聯邦政府持續借債填補赤字,而面對這種惡性循環,華府卻未見具體改革。這不單削弱政府的靈活度,也意味未來遇上真正危機時,可動用的財政空間將極為有限。
社論委員會強調,必須正視國債所帶來的即時後果,而不是一味將問題推向未來。長遠而言,政府應致力尋求可持續的財政政策,包括控制支出與重整稅制,避免讓整體經濟長期受制於高額利息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