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首間香港中醫醫院今年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醫務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中醫院將推動中醫中藥發展及承擔科研任務,現正研究收費,暫未有定案,預計大約9月或10月,會向市民公布,服務將分為政府資助及私營營運模式經營。
張偉麟今(2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收費會分兩類,分別是政府資助,及非政府資助(私家症),會按市場的狀況去收費。他解釋,私家服務是一個必要元素「唔係話慳錢唔慳錢,賺唔賺錢,係完全唔關事」,因為要推動中醫藥發展,要聯同業界共同提升香港中醫藥實力,90%的業界也屬於私營市場,所以中醫院不可以與他們成為競爭者,希望起帶動作用,所以設私家服務,利用私家營運模式將可以成功的服務轉移到私家市場,業界可以參與中醫醫院的服務。中醫院重點是一體化,政府承擔市民的健康責任,社會也要有以市場為本,與業界連結的狀況,推動中醫中藥發展。





收費會定在合理水平
他指,有關收費正在研究中「大概9月10月左右會清楚,到時候再向市民公布」,總之收費會非常合理。他解釋,因為中醫院並非醫院管理局名下的醫院,是直轄醫務衛生局,定位會有別其他政府醫院,不設急症室,是以中醫為主,推動中醫的發展的醫院,予市民多一個選擇。
張偉麟又指,香港中醫醫院將成為中醫服務旗艦和扮演科研成果轉化者,推動業內人才和知識發展,以往有個別西醫由於不認識中醫,為避開責任問題,抗拒病人同時接受中醫服務。他強調中醫有科學實證,中醫醫院會承擔科研任務。中醫和西醫都分別有大量科研數據,但目前病人在不同病情階段,適合使用中醫或西醫治療方法,或需要兩者協作,則仍不清晰,期望透過中醫醫院經驗,找出以病人和效果為本的中西醫協作模式。
未來將設基本化驗服務
他續稱,中醫院亦設有西醫,重點是中醫為主 ,西醫為副,西醫是支援中醫的治療計劃 ,還有中西醫協作 ,共同定出治療計劃。醫院亦會使用西醫檢查方法,如磁力共振、X光、電腦素描及超聲波等,還有基本化驗服務,治療和用藥等則採用中醫方法。因不設急症室、全身麻醉手術及分娩服務,但有加護病房,原則上可以集中中醫服務。
提供普通科門診、轉介門診
中醫醫院行政總監、浸大協理副校長卞兆祥在同一節目指,中醫醫院將提供普通科門診、轉介門診(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針灸科)、日間和住院服務,及提供中醫為主的中西醫協作服務,例如以針灸協助中風患者康復等。
至於預約,屆時市民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然後登記普通科或住院服務,中醫院是一個以中醫為主的一站式服務,即是不單有中醫、西醫、中藥、 西藥,還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他舉例指,因中風未能行走的康復病人,又或嚴重椎間盤突出,行動困難,生活又難以自理的病人,住院是一個十分好的選擇,同時接受物理治療、中醫針灸及西醫止痛等服務。
卞兆祥指,中醫院將會研究中醫臨床效果,看看是否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好,經臨床實證後獲得的研究效果,將來可變成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