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謨與對手借聯邦調查炒作政治聲量

兩位記者Jason Beeferman與Jeff Coltin聯手21日以「特朗普效應:柯謨與對手借聯邦調查炒作政治聲量」在政治刋物POLITICO分析市長選情。

在《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前紐約州長柯謨(Andrew Cuomo)是否在國會作證時對其在疫情期間處理養老院問題說謊不到24小時後,柯謨迅速將此事轉化為政治宣傳。其競選團隊製作了一則廣告,內容是:「如果特朗普不想讓柯謨當市長,那你就該支持他。」

這支影片將在數位平台上播放,柯謨競選團隊並未透露廣告投放金額。影片中還短暫呈現了一段對紐約州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的同情性描繪——詹樂霞是柯謨的主要政治對手之一,也曾被特朗普政府鎖定調查。當詹樂霞因涉嫌房貸詐騙遭聯邦調查時,柯謨並未公開為她辯護。

在宣布參選紐約市長之前,柯謨接受保守派電台訪問時表示,他本人、特朗普與現任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皆受到刑事調查,顯示司法系統可能遭到政治操控。詹樂霞曾發布對柯謨不利的報告,指控他在疫情與性騷擾處理上有嚴重失誤,柯謨至今仍全盤否認。多年前,他的幕僚甚至指控詹樂霞借調查搞政治。

根據報道,針對柯謨的新調查來自國會共和黨人提出的刑事舉報,指控他在國會作證時隱瞞新冠病患被送回養老院後的死亡人數。柯謨被要求到國會說明此事。柯謨競選團隊否認所有指控,發言人阿佐帕迪(Rich Azzopardi)稱此為「法律戰與選舉干預」。

柯謨的競爭對手立即抓住這一點抨擊他,稱他立場有問題,對特朗普過於友好,這在紐約市是不受歡迎的。他們將柯謨比作市長亞當斯——後者在面臨聯邦貪腐調查時也曾向共和黨靠攏,而該調查最近在特朗普司法部要求下被撤銷。

柯謨前顧問德羅薩(Melissa DeRosa)在X平台上發文說:「特朗普想要一個願意下跪的市長(或說拍他馬屁的市長)。柯謨是他最不想見到的噩夢……於是就出現了法律戰,還激起民主黨基層的熱情。」

距離民主黨初選僅剩五週,民調落後的其他候選人昨天在一場候選人論壇上討論此事,而柯謨並未出席。

市議會議長歐德思(Adrienne Adams)在論壇上表示:「我們看到的是,一樁醜聞剛離開市府,另一樁醜聞又想偽裝成新生之姿回來。」

州參議員邁瑞(Zellnor Myrie)說:「我們無法再承受一位被妥協的市長。」

現任與前任主計長蘭德(Brad Lander)與斯靜格(Scott Stringer)則指控柯謨偽證。

斯靜格說:「柯謨作偽證,如今也將重演亞當斯面對調查的處境。對紐約市民來說,這感覺就像:總統又想插手選市長。」

這些候選人的共同回應凸顯出他們的兩難處境:雖然他們平時批評特朗普,現在卻在利用特朗普司法部對一名民主黨人的調查來打擊對手。

蘭德表示:「沒人相信特朗普的司法部。但如果我們讓這樣的人當選,我們就會迎來四年的腐敗與混亂,一位只顧自己、不顧市民問題的市長。」

即使是支持柯謨對手的民主黨人,也認為這場調查具有政治動機。

支持邁瑞的聯邦眾議員高德曼(Dan Goldman)說:「如果司法部被不當利用來達成政治目的,我不認為這會讓柯謨受損。相反,如果我們默許這種情況發生,那就是在承認與合法化濫用職權。」

支持斯靜格的眾議員納德勒(Jerry Nadler)也發聲譴責這場調查。州長胡楚(Kathy Hochul)雖未涉入市長選戰,也對此調查表示批評。

柯謨指稱該調查具有黨派動機,但去年部分國會民主黨人也曾在報告中批評他對疫情的處理。

同時,一份由SurveyUSA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柯謨在1,175名紐約市受訪者(其中包含511位民主黨初選可能投票者)中領先對手超過30個百分點。他在第一輪排序選票中獲得43%的支持率。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柯謨與對手借聯邦調查炒作政治聲量。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