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江詩丹頓︱安徽男收¥38萬圖入手黃金 收錢3小時竟被凍結真相……

黃金價格不斷創高後,眼見早前價格回落,睇好後市的人可能是覺得是個投資機會。惟內地有人卻因而誤墮騙局。

河南電視台民生頻道《民生大參考》報道,近日,安徽亳州的汪先生看到黃金價格回落,打算襯低吸納,遂是他將自己去年40.5萬元(人民幣‧下同)購買的江詩丹頓金錶,透過二手平台以38萬元出售。

「鑑錶師」駕寶馬到場

交易當天,買家並未出面,只是委托一名自稱鑑錶師的人上門交易。汪先生初時有懷疑,但是看到對方駕駛寶馬房車出現,雙方交易十分爽快。豈料,3小時後,他的銀行卡就全部被凍結。

相關新聞:街頭殘棋騙局|莊家、高手、路人皆假扮 雲南犯罪集團4年騙150餘萬

警方後來表示,汪先生收到的錢涉嫌詐騙款,20萬來自四川成都一名詐騙受害者,18萬來自雲南曲靖。

《民生大參考》聯絡雲南曲靖警方,對方表示,案件正在調查,該筆款項確是雲南被人受害人的資金。根據規定,要案件調查清楚後才能解凍。四川成都警方則表示,案件正在辦理中。

上海爆多宗同類案件

節目報道,類似案件近半年來公開報道已有多起。3月份,浙江紹興的小陳賣一隻勞力士手錶,原本收取37萬多元,結果銀行卡同樣被凍結。警方亦指,款項是四川一個詐騙受害者轉的。

相關新聞:手遊孽緣︱上海中女3年助「老闆」男友百萬 搞到欠債捱即食麵

新華社地方頻道上海「民聲直通車」報道,去年9月,有多名上海市民在二手交易時,收到的貨款變「贓款」,銀行卡被凍結。報道指,這電信詐騙洗錢的新方式。由於二手交易的保值品價格高、變現快,資金流轉換迅速,也不易追蹤。在進行交易時,詐騙分子往往表示出較強的購買意願,往往中間還摻雜著日常聊天等內容,借由此騙取賣家信任。

所謂的買家往往以二手平台交易需要手續費、自己支付寶有限額、公司財務直接轉賬為由,獲取賣家的銀行卡信息,並用此銀行卡作為電信詐騙資金「洗錢」的收款賬戶,而自己直接從賣家取走貴重物品。真實打款人實際是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受騙者。

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後,會對涉風險的相關賬戶採取「止付」「凍結」等措施。騙子就是利用了銀行卡凍結的靈敏性和時效性,將受騙者引向二手交易的賣家,自己則獲取實物,再將其賣出獲利,以逃脫警方追蹤。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