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教授用AI備課 學生要求退還學費

多家院校都規定學生不得使用ChatGPT做功課,但愈來愈多教授以「提升教學品質」為理由,改用這類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準備講義、課程計劃和批改作業,學生批評校方「雙重標準」,要求退還相關課堂超過8000元的學費。

《紐約時報》報道,在麻省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就讀畢業年級的斯塔普頓(Ella Stapleton),今年2月發現商學教授使用ChatGPT編寫講義。斯塔普頓表示,講義中段出現一句疑似ChatGPT指令,「擴展所有內容,提供更具體和詳細的說明」,講義接著列出企業領袖多項特質,每項都附有平鋪直述的定義和條列式例子。

斯塔普頓於是翻查教授的簡報檔,發現更多明顯出自AI的痕跡,例如錯亂的文字、奇怪圖片和明顯拼錯的單字等。由於課程大綱明文禁止「任何學術不誠實的行為」,包括未經授權使用人工智能或聊天機器人,斯塔普頓因此非常不滿,決定向校方提出申訴,「他叫我們不能用,結果他自己卻在用」,但校方近日通知斯塔普頓不會退還學費。

22歲的瑪麗(Marie)同樣遇到「AI教授」,她登入南新罕布什爾大學線上平台,得悉自己在人類學線上課程論文取得A級成績時,起初相當滿意,可是查看評語欄時,發現教授貼上一段與ChatGPT的對話內容,包括教授設定的評分標準,以及請求ChatGPT幫忙寫一段「非常正面的評語」。瑪麗覺得,教授根本沒有看過她寫的論文。

瑪麗其後在Zoom會議上向教授當面反映問題,但對方解釋校方允許教職員使用ChatGPT作為輔助工具,她也確實有閱讀學生的論文。不久之後,瑪麗發現另一名教授給予的評語也疑似出自ChatGPT,終決定轉往其他院校進修。有些學生認為,他們繳付高昂學費上課,就是想接受真人教導,而不是收聽一些他們能夠免費上網查詢的演算法內容。

事實上,ChatGPT使作弊變得極為簡單,因此自2022年底面世以來,有些學校選擇全面禁止,有些則引入AI偵測工具,但現在情勢逆轉,教授都要依賴人工智能工作。顧問公司 Tyton Partners去年針對1800多名高等教育講師進行全國調查,發現有大約18%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使用生成式AI工具;今年再進行調查時,這個比例幾乎翻倍上升。

有教授認為,使用AI工具旨在提升教學品質,這種工具能夠幫助他們節省時間、應付沉重的工作量,甚至可以擔任自動化的教學助理,以往需要花上好幾天才能完成的課程計劃,現在幾個小時就能備妥。有教授甚至會用ChatGPT生成虛構連鎖商店的數據集,讓學生練習各種統計概念。

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英語教授舒夫林(Paul Shovlin)是校內AI教師研究員,協助推動人工智能融入教學與學習,他理解瑪麗的挫折感,同時也支持將AI納入教學,但強調此舉不是為了減輕教師工作。舒夫林認為,學生必須學習如何負責任地使用這項技術,並且「培養與AI相處的倫理準則」,理由是他們未來在職場始終會用到這類工具。舒夫林警告如果運用不當,後果可能很嚴重,「如果你搞砸了,你就會被解僱」。本報訊

美國